【題目】某地理小組開展“水土流失與植被的關系探究”研究性學習。讀“黃河流域示意圖、水土流失與植被關系實驗圖及材料”,完成活動報告。
材料:歷史上黃土高原曾經植被繁茂,一派溫帶稀樹草原景觀。后來植被逐漸遭到破壞,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形成了如今千溝萬壑的景觀。讀圖回答問題
(1)(觀察發現)上圖中的兩瓶水,渾濁的是_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__。
(2)(實驗探究)觀察下左圖得出結論: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__;乙地表植被__,水土流失多。
(3)觀察比較:上圖中水樣B與下左圖__(甲或乙)實驗現象相似。
(4)(聯系實例)觀察中圖,蘭州段年徑流量較大,含沙量_______;黃河含沙量增長最快的河段是______;過桃花峪以后,含沙量呈現______趨勢。
(5)(提出對策)我們正在加強水土流失地區的生態建設。請觀察右圖 “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示意圖”,提出合理措施:______、________。
(6)通過此次研究性學習,某同學繪制了一張簡圖,下圖設置了4個空格,請你完成。即將正確的選項的字母填在方框中。(按箭頭順序填寫字母即可)________
A.人均耕地減少,燃料需求量增加 B.農作物產量下降
C.開墾荒地,砍伐樹木,破壞植被 D.擴大荒地開墾面積
【答案】B 大 少 稀疏 乙 小 河口至桃花峪 減少或降低 植樹種草 增加植被覆蓋率(打壩淤地、修建梯田、平整土地、挖魚鱗坑) ①A ②C ③B ④D
【解析】
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的特征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一方面把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修梯田、筑堤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杜絕過度放牧。
(1)觀察上圖中的兩瓶水可知,A瓶中的水清澈,B瓶中的水渾濁,反映B瓶中的水中泥沙含量大。
(2)觀察下左圖得出結論: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少,乙地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多。
(3)觀察比較可知:上圖中水樣B渾濁與下左圖乙實驗現象相似。
(4)觀察中圖可知,蘭州段年徑流量較大,含沙量小;黃河含沙量增長最快的是口至桃花峪河段;過桃花峪以后,含沙量呈現減少趨勢。
(5)觀察右圖 “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示意圖”,針對黃土高原生態建設,我們可以采取植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率、打壩淤地、修建梯田、平整土地、挖魚鱗坑等措施。
(6)由于我國人口持續增長導致①人均耕地減少,燃料需求量增加,人們②過度開墾荒地,砍伐樹木,破壞植被,致使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③農作物產量下降,人們繼續④擴大荒地開墾面積,生態環境加劇惡化。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北地區自然地理分布簡圖”和“東北三省位置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們常用“白山黑水,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的富饒,那么“白山”指的是____ 山,“黑水”指的是_______ 。
(2)“北大荒”濕地面積廣、土壤肥沃,“北大荒”主要指的是_______
A. 東北平原 B.遼河平原 C.松嫩平原 D.三江平原
(3)東北地區有兩個鄰國,其中圖中的A是_______。
(4)圖中①是______ 港,②是______ 工業基地,③是_______ 鐵路,④既是鐵路交通樞紐又是黑龍江省的省會城市-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
(1)該地區河流冬季結冰期長,其原因是( )
A.海陸因素
B.地形因素
C.緯度因素
D.人為因素
(2)我國東北平原主要的糧食作物及農作物熟制是( )
A.甘蔗、一年三熟
B.水稻、一年兩熟
C.甜菜、兩年三熟
D.小麥、一年一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北方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山脈A,B,C之間的地形區是 , 山脈D以東的地形區是 , 以西的地形區是。
(2)圖中甲所在的區域屬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 乙所在的區域屬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3)北方地區與乙所在區域之間的分界線是一線,就溫度帶來說,該線的南側屬于 , 該線的北側屬于;就干濕狀況來說,該線的南側屬于 , 該線的北側屬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