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15年“地球日”活動中,中國區主題是“能見蔚藍”.“能”意味著可再生能源能夠帶來改變,“蔚藍”代表每個人對告別霧霾、尋回藍天的期待.下列能源資源中,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水能
B.石油
C.天然氣
D.煤炭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帶一路”中的“一路”是指“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下圖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海上絲綢之路經過的海域。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①~④附近,沒有板塊邊界穿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圖中“一帶一路”連接的大洲是
A. 亞洲、南美洲、非洲 B. 亞洲、歐洲、北美洲
C. 亞洲、歐洲、大洋洲 D. 亞洲、歐洲、非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有關南亞地區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水稻生長需要較高的熱量和充足的水分。小麥喜溫涼氣候,比較耐旱。
(1)讀圖,從緯度位置看,南亞大部分位于_______(高、中、低)緯。
(2)南亞中部是_______平原,南部為_______高原。耕地面積廣,為糧食生產提供有利條件。
(3)南亞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地區主要分布在_______部及西部沿海,首都新德里的降水大約是_______毫米--_______毫米之間。乞拉朋齊因地處山地_______(迎風坡或背風坡)成為“世界雨極”。
(4)A、B兩地區,主要種植水稻的是_______,原因是 _______。
(5)A河注入_______洋,A河入海口所在的國家首都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分布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信息能夠說明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具有的特點是( )
A. 種類多B. 儲量大C. 品質優D. 埋藏淺
【2】課堂上,老師指著圖說:“通過該圖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礦產 資源十分豐富。”可是小剛覺得,僅憑該圖就說明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證據不足,還應該補充相關資料,這種資料應該是( )
A. 各種礦產的儲量B. 各種礦產的產量
C. 各種礦產的出口量D. 各種礦產的冶煉加工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①既是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也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地區與其他三大地理區域的分界線。
(2)甲圖中③是我國最大內流河,其水源主要來自 。B地耕地類型是 。
(3)結合A、B兩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圖,從氣候角度簡要說明有利于A、B兩地農業生產的共同優勢條件。
(4)乙圖中山脈②是 ,其北側屬于 帶(溫度帶名稱)。河段④和⑤處有凌汛現象的是 。
由中國援建的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瓜達爾港目前已全面投入運營。中國從能源戰略出發,擬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與喀什之間鋪設一條石油管道,并修建中巴鐵路。結合圖(丙圖)文材料,回答下題:
(5)瓜達爾港的建設運營體現了國際關系中的 (填“南北對話”或“南南合作”)。
(6)你能說一說,瓜達爾港的成功運營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嗎?(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美國地形圖和農業帶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①山脈名稱________,北部鄰國D________(國家)。
(2)美國的農業生產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實現了地區生產的________,形成了一些農業帶,生產規模大。
(3)圖乙A所示農業帶發展起來的有利條件________。
(4)美國東北工業區是美國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區,試著從資源和交通兩方面分析其發展條件(任答一點)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同學地理筆記上的長江流域開發條件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請幫該同學在上圖中補充長江下游的開發條件
①江面寬闊,水流平緩 ②地形多樣,以丘陵為主
③雨熱同期,水熱條件配合較好 ④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下列開發長江流域的措施,合理的是
A. 上游河段利用水能開發水電 B. 上游干流河道清淤便于航運
C. 中游圍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積 D. 下游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是因為( )
A.水土流失嚴重
B.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泥沙淤積在河床上,形成地上河
C.江面狹窄,水流湍急
D.落差巨大,且江底多暗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