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長江是我國的母親河,溝通東西,連接南北,長江經濟帶進入了新的發展格局。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區域均衡發展戰略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1)圖中城市的分布特點是 ,圖中甲地區水熱條件都優于東北地區,但糧食商品率卻低于東北地區,試分析原因。
(2)讀圖比較成都與上海冬季氣溫的差異,并從地形影響的角度分析原因
(3)長江對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試舉例說明長江對上游地區和中下游地區經濟發展影響的相同點與差異。
相同點: 。
差異: 。
(4)為打造長江經濟帶,促進共同發展,請你依據所學知識分析長江中上游省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應如何進行優勢互補。
【答案】(1)沿河分布。①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多地少,糧食消費量大;②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等。
(2)成都冬季平均氣溫高于上海。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嶺等高大山脈,對來自北方的冬季風、寒潮有阻擋和減弱作用。(或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北部沒有高大山脈,冬季風和寒潮可以長驅南下)
(3)相同點:提供豐富的水源。差異: 為上游提供水能資源,為中下游提供便利的水運。
(4)中上游為下游提供資源,下游為中上游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
【解析】
根據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也是世界第三長河,進行分析解答。
(1)圖中城市的分布特點是沿江分布,交通便利;圖中甲長江三角洲地區水熱條件都優于東北地區,但糧食商品率卻低于東北地區,原因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多地少,糧食消費量大;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等。
(2)成都和上海同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但是成都冬季平均氣溫高于上海,是因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嶺等高大山脈,對來自北方的冬季風、寒潮有阻擋和減弱作用;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北部沒有高大山脈,冬季風和寒潮可以長驅南下,因而成都冬季平均氣溫高于上海。
(3)長江對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對長江上游和中下游影響的相同點是:提供豐富的水源;差異是: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為上游提供水能資源;中下游地區水量豐富,水流平穩,為中下游提供便利的航運。
(4)長江中上游地區礦產資源、水能資源豐富;中下游地區經濟發達,資金、技術力量雄厚;為打造長江經濟帶,促進共同發展,中上游省區可為下游提供資源、能源,下游省區為中上游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實現優勢互補。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20年3月23日大同市馳援湖北省醫療隊,圓滿完成支援任務,按照國家、省市統一安排,我市首批116名醫療隊員平安到家。我市共援助湖北152名醫護人員,全國萬眾一心,抗擊疫情。
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對比大同市和湖北省所在的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差異。
氣候類型 | 最冷月氣溫 | 耕地類型 | 主要糧食作物 | 礦產資源 | |
北方地區 | ①______ | 小于0℃ | ③______ | ④______、 玉米、谷子 | 煤、鐵、石油等 |
南方地區 | 亞熱帶季風和熱帶季風氣候 | ②______ | 水田 | ⑤______ | ⑥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湖南省地形、礦產和交通、人口密度(單位:人/km2)圖,據此完成下題。
對湖南省人口分布特點及鐵路描述正確的是
A.上海至昆明的鐵路干線與京廣線相交于長沙
B.長沙人口密度大于800 人/km2
C.焦作至柳州的鐵路干線在湖南境內修建難度小
D.西部、南部和東部人口密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觀賞下列歐洲風光,應去的國家是( )
A. 觀賞冰雪皚皚的山峰——荷蘭 B. 參觀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C. 觀賞花卉與風車——法國 D. 參觀艾菲爾鐵塔——西班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風光,千里朦朧,萬里塵飄,望三環內外,濃霧莽莽,鳥巢上下,陰霾滔滔…”近幾年,北京多次出現霧霾天氣,與此同時,與空氣質量相關的呼吸道疾病例相應增多,引發了民眾的“空氣焦慮”.下列措施能從根本上減輕霧霾天氣的是( )
①減少煤的使用 ②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
③加強監測與預報 ④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大力使用清潔能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洲象常見于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其生活環境的氣候類型是( )
A. 溫帶大陸性氣候 B. 熱帶季風氣候 C. 亞熱帶季風氣候 D. 熱帶沙漠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