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地帶之后,我國又一工業密集區﹣﹣環渤海經濟圈已初步形成,它將帶動北方地區經濟迅速發展。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可延伸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全省以及內蒙古的部分地區。以京、津為中心帶動的兩側扇形區域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業群、港口群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
材料二:環渤海地區土地、人口、國民生產總值、水資源約占全國比例表。
材料三:環渤海地區礦產、交通示意圖。
(1)山脈A是_____,礦產地B是_____。
(2)環渤海地區城市多沿_____分布。該區域內有我國最早建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是_____。
(3)近年來,渤海和黃海北部沿海地區,在冷空氣持續不斷的襲擊下,海水冬季結冰現象不斷發生。黃渤海冰封對哪些產業影響較大:_____。
(4)近期,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空氣受到嚴重污染。下列現象與霧霾天氣的形成密切相關的是_____。
①城市汽車數量劇增,排放大量尾氣
②工業生產及冬季取暖排放的粉塵、硫氧化合物等PM2.5顆粒物增多
③大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④我國中東部降水比往年偏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你認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有哪些?_______。
【答案】太行山 勝利油田 海或鐵路線 北京中關村 航運、海水養殖和捕撈(答出任意一條即可) A 礦產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勞動力豐富,科技力量雄厚(答出任意兩條即可)
【解析】
環渤海地區包括遼中南工業基地和京津唐工業基地,該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包括礦產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科技力量雄厚,但水資源缺乏。
(1)由圖可知,圖中A是位于華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B是位于黃河入海口處的勝利油田,是我國第二大油田。
(2)由圖可以看出,環渤海地區的城市多沿海分布和沿鐵路分布;該區域有我國最早的高新技術產業試驗區-中關村。
(3)黃渤海的海冰會嚴重影響該區域的海運,海水養殖和海產的捕撈。
(4)我國中東部地區近些年來霧霾天氣頻繁發生,主要是由于城市汽車數量劇增,排放大量尾氣,以及工業生產及冬季取暖排放的粉塵、硫氧化合物等PM2.5顆粒物增多,故選A。
(5)環渤海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礦產資源豐富,交通發達,科技力量雄厚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交通不便,與祖國大陸貿易量小 B. 面積狹小各種資源短缺
C. 中部降水豐富是主要水稻種植區 D. 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下列大洲分界線的敘述,正確的( )
A. 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
B. 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C.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D. 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麥哲倫海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部分區域地圖”,完成下列各題。
(1)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黃河豐富的水能資源主要位于 (上、中、下游)。
(2)每年初冬和早春,在黃河M河段水位都會急劇上漲,甚至發生崩潰決堤,稱為____。
(3)甲地位于我國_____(干濕地區),卻被稱為“塞上江南”,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
(4)圖中L是_________鐵路,蘭州市位于該鐵路線與隴海線、青蘭、包蘭四大鐵路干線相交匯的鐵路樞紐位置。
(5)圖中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沉淀區,水土流失嚴重,下圖是驗證影響水土流失因素的實驗。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實驗一說明植被與水土流失的關系是 ;實驗二說明降水強度越 (大或小),水土流失越嚴重;實驗三說明地形坡度 (大或小)水土流失嚴重。
(6)根據上述實驗結論,我們可以提出哪些治理水土流失的針對性措施。(兩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下列問題。
(1)區域A與區域B的分界線是_____。
(2)區域C與其他區域分界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
(3)從長遠來看,區域B農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要發展_______農業。
(4)區域C的代表牲畜是被稱為“高原之舟”的_______。
(5)區域D的降水量從東向西逐漸__________(增加、減少)。
(6)區域A的耕地類型主要是__________,其糧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
(7)區域C的兩大農業區是______谷地和__________谷地。
(8)橫跨區域D到區域A的大型能源工程是___________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云南省水資源總量全國第三,2009-2012年卻連續四年遭遇大旱,體現了我國水資源( )
A. 季節分布不均 B. 地區分布不均 C. 年際分布不均 D. 季節年際不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