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南半島地形分布的特點是( )
A.以高原為主的地形
B.以平原為主的地形
C.以山地高原為主的地形
D.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淮”大致位于圖中的( )的分界線。
A. 甲與丙B. 甲與丁C. 丁與乙D. 甲與乙
【2】下列對甲、乙、丙、丁四大地理區域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甲——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B. 乙——清明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C. 丙——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D. 丁——登高瞭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南亞某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圖,回答下列問題
【1】(2分)下列對該地降水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各月降水均勻 B. 降水集中在6﹣10月
C. 6月降水最多 D. 10月降水最少
【2】(2分)今年5月印度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導致數千人死亡,與高溫天氣形成無關的是( )
A. 5月為全年最熱月
B. 5月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降水少
C. 5月太陽輻射強
D. 印度人口稠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幅員遼闊,區域差異顯著。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四大地區略圖
材料二:乙地區有著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成為旅游熱點之一。在地理課上,老師建議: 去乙地旅游時間最好是 7、8 月; 帶上墨鏡、遮陽帽、防曬品、羽絨服等;有心、肺、腦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需攜帶吸氧用具等。
(1)圖中山脈①、②中,屬于我國南、北方 地理分界線的是 __________(填數字代號)。
(2)甲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該地區有我國最長的內流河_______________河。
(3)河流③是世界第三長河,目前已建成我國最大的_______________水利樞紐工程。
(4)四位外國小朋友到圖中四地區旅游后,交流各自見聞,其中說法錯誤的是(_______)
A.法國小朋友說:“我在甲地區的蒙古包內,品嘗了牧民自己釀制的青稞酒,讓我想起了家鄉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亞小朋友說:“我在乙地區看見牦牛,而我國中部有成群的綿羊。”
C.日本小朋友說:“我在丙地區看到了成片的麥田,我的家鄉主要種水稻。”
D.埃及小朋友說:“我在丁地區看見了水鄉景觀,而我的祖國是一個沙漠之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東北地區圖,回答問題。
(1)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東北地區在海陸位置方面的共同特點是___________。
(2)讀圖可知,下列關于兩個區域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_______)
A.①為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博彩業發達
B.右圖商品糧基地是三江平原,屬于濕潤地區
C.A山脈為東北—西南走向,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D.珠江三角洲以輕工業為主,東北地區以重工業為主
(3)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東北地區相比,更適合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是___________。
(4)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廣州、深圳等地面臨許多問題,請列舉1項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與歐洲、非洲分界圖”(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歐、亞洲之間是以____、__等作為分界線。
(2)本區域中的__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3)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以__作為界線。
(4)海船從黑海駛向印度洋依次經過__海峽__運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 回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詩句中“蜀”地的省級行政中心是
A. 貴陽 B. 西安
C. 成都 D. 長沙
【2】蜀道公路呈“之”字形(如上圖)主要是為了
A. 考慮居民點分布
B. 降低公路造價
C. 視覺上的美觀
D. 減緩公路坡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A是________ 山脈,它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共同組成亞歐兩大洲分界線
(2)B是________ 河,注入 ________ 。
(3)C是________ 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D是________ 工業區。
(4)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首都為________ ,由于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其工農業主要分布在________ (大洲)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