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是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國家,水土流失狀況受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綜合影響。下圖為“黃土高原坡面生態建設圖”,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其形成原因是( )
A.風力作用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D.風化作用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②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③人多地少,過度開發破壞地表 ④氣候干燥,植被覆蓋率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圖中①②③三地的生態建設活動,合理的是( )
A.①修筑擋土壩 ②修筑梯田 ③種植優質牧草
B.①植樹造林 ②種植小麥 ③修筑擋土壩
C.①開挖魚塘②打壩淤地③種植山杏
D.①修筑梯田②退耕還林還草③修筑擋土壩
【答案】
【1】A
【2】B
【3】D
【解析】
根據黃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連山、長城和秦嶺之間,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這里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進行分析解答。
【1】關于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干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巖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遇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故選:A。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自然因素是: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氣候干燥,植被覆蓋率低。人為因素是人多地少,過度開發破壞地表植被。結合題意。故選:B。
【3】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沖刷下,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其合理的治理措施是:在①緩坡處修筑梯田,②陡坡處退耕還林還草,保持水土,③處修筑擋士壩,防止水土流失。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黃土高原的概況。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下雨時滲水、蓄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下圖 示意“我國首批 16 個海綿城市分布”,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首批“海綿城市”大多分布在
A. 半濕潤區 B. 濕潤區 C. 半干旱區 D. 干旱區
【2】建設“海綿城市”可以
①增加城市雨水下滲 ②增加城市地表水量③增強城市蓄水能力 ④增強城市凈水能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