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19年10月17日,“2019行走黃河——人民日報大型融媒體報道”在黃河源頭正式啟動。采訪組一路向東,開啟為期一個多月的“黃河之行”,看發展、寫變化、展成就。據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1】采訪組在“行走黃河”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在媒體報道中的是( )
A.黃河中游冬春季節易發生凌汛災害
B.桃花峪至利津段水流平穩,航運發達
C.黃河下游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
D.寧夏平原通過引黃灌溉發展種植業
【2】據采訪組報道,黃土高原上甲地區某縣依靠“紅色蘋果、綠色生態、黃色瀑布”,三措并舉發展特色經濟,已脫貧致富走上小康路。下列發展措施中,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是( )
A.土地全部退耕,發展蘋果種植
B.陡坡發展糧食種植,防治水土流失
C.修建防護林,改善生態環境
D.利用黃色瀑布發展淡水漁業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北方某地區的統計資料,回答下面小題。
【1】1965年至1977年,該地區自然環境發生的變化是( )
A. 森林面積擴大 B. 降水量增加 C. 河流含沙量減少 D. 生態環境惡化
【2】1965年至1977年,該地區糧食總產量下 降的原因可能是( )
A. 退耕還牧 B. 毀林開荒 C. 人口增長 D. 生產落后
【3】1977年至1997年,該地區為了改善生態環境,采取的重要措施可能是( )
A. 退耕還林 B. 疏通河道 C. 開墾草原 D. 開采 山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我國土地利用類型構成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可利用土地包括 ________ 、 ________ 、可利用草地,以及工礦、交通、城市用地和內陸水域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 ________ ,主要分布在我國________(東部、西部)地區.
(2)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土地資源屬于 ________資源.我國土地利用中存在諸多問題,破壞土地資源的現象嚴重,因此我國把“十分珍惜、 ________ 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并采取了各種措施加以落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讀印度圖,完成下面小題。
【1】印度旱澇災害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其主要原因是 ( )
A.西南季風強弱不同B.東北季風不穩定
C.受地形因素影響D.受氣溫影響較火
【2】關于圖中四個地理事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是棉紡織工業中心孟買B.②是印度的“硅谷”班加羅爾
C.③是麻紡織工業中心加爾各答D.④是印度河,印度教徒的“圣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麥哲倫船隊作環球航行,依次經過的大洋是 ( )
A. 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B.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世界上的地區各具特色。讀世界兩地區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地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稱為“ ”。請描述乙地區的海陸位置 。
(2)甲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① 。若將該地區的石油運往西歐,最短的海運路線需通過② 運河,運量較大的則要經過③ 。
(3)據圖歸納非洲大陸的氣候特點。
(4)剛果河是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試從地形和氣候兩方面解釋原因。
(5)近年來,中國和非洲國家在資源、經濟和技術方面的合作越來越密切,這種合作在國際上稱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歐洲西部氣候類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穿過該區域北部的重要緯線是________。該緯線以北屬五帶中的________帶,夏至日時會出現________(極晝/極夜)現象。
(2)歐洲西部大部分地區屬于________氣候,溫暖濕潤,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因此歐洲人的餐桌上常見________、奶酪等乳畜產品。
(3)讀圖,從伯明翰到華沙,由于距離______(海洋/陸地)越來越遠,氣候逐漸過渡到____________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