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貝貝看到一輛牌照為“晉—A65320”的大貨車從他家門前經過,可以推斷該車屬于( )
A. 陜西省 B. 河北省 C. 山西省 D. 河南省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A、B兩地氣溫曲線及降水柱狀圖,回答下面小題
【1】甲、乙兩地描述正確的是( )
A. 甲地雨熱同期B. 乙地雨熱同期
C. 甲、乙兩地同學同在暑假D. 甲地同學告訴乙地同學,他的寒假大雪紛飛
【2】甲、乙兩地氣候的共同特征是( )
A. 夏季平均氣溫高于5℃B. 氣溫年較差于20℃
C.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D. 氣溫高的季節降水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和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資料1 我國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聳立在南極洲喬治王島上,陸續在南極大陸建立了中山站、昆侖站等。在北極地區建立了黃河科考站。
資料2 極地氣溫數據
(1)左圖為___________地區圖,右圖為___________地區圖。
(2)讀資料,黃河站與長城站分別選擇建站時間為:黃河站___月;長城站_______月,并說明建站時間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世界各國在南極地區建立科考站的原因是(_______)
A.作為游客旅游觀光的休息區
B.利用南極地區豐富的淡水資源
C.體驗南極地區酷寒、烈風、干燥的氣候特點
D.南極地區是理想的天然科學實驗室
(4)讀資料比較,南極和北極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和極端最低氣溫,歸納其共同點是___________;不同點是______,說出主要影響因素________________。
資料3 “北極圈、南緯60°、企鵝、凍土、亞洲、南極洲”
(5)將資料3中的詞語,填在下列對應的橫線上。
北極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極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 fix my computer?
--But there is___________ with it.
A. something wrong
B. wrong something
C. nothing wrong
D. wrong nothi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政區及四至點(最東、最西、最南、最北點)簡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有關我國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B.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在寒帶
C.位于東半球和南半球
D.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小部分在熱帶
(2)在同一條經線上,緯度相差1°距離約為110千米,估算我國領土的南北最大距離約為( )
A.5000千米
B.5500千米
C.6000千米
D.6500千米
(3)我國幅員遼闊,東西跨經度60多度,這就造成了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 )
A.放暑假的時間不同
B.季節不同
C.每天放學時間不同
D.氣溫不同
(4)詩句“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了我國地理位置特征之一( )
A.經度跨度大
B.緯度跨度大
C.流域跨度大
D.東西跨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西氣東輸線路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甲所在省級行政區域簡稱是( )
A.陜
B.新
C.隴
D.晉
(2)乙是( )
A.渤海
B.黃海
C.東海
D.南海
(3)丙省級行政區域分布的主要少數民族和節日對應正確的是( )
A.蒙古族-——那達慕大會
B.藏族-——雪頓節
C.回族-——開齋節
D.傣族-——潑水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讀“非洲地理位置及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經度數值來看,非洲主要位于(東、西)半球;非洲西臨洋,東臨印度洋,北面地中海。
(2)圖例A表示的氣候類型是 , 其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
(3)圖例B氣候類型下的自然帶中生活著大量的動物并有大規模的遷徙現象,每年當動物們離開時,(干季、濕季)來臨,降水量(增大、減少);當動物們大規模遷回時,相反。
(4)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該河水位季節變化(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我國地理事物敘述正確的是( )
①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分布
②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③領土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④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