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最近10年,中國與拉丁美洲外貿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對拉美的投資和貿易規模成倍增長,為雙方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拉丁美洲指的是 ( )
A. 美國及其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
B. 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
C. 巴拿馬運河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
D. 除美國以外的美洲國家和地區
【2】下面關于拉丁美洲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拉丁美洲地區歷史上是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B. 拉丁美洲所有國家通行西班牙語
C. 拉丁美洲地區通行的語言與當地的殖民地歷史無關
D. 拉丁美洲的范圍遠遠大于南美洲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亞洲各地區的文化與當地自然條件或民族風俗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日本多地震,其建筑設計多為抗震建筑
B.恒河三角洲地區氣候干燥,生活在這里的孟加拉人,以車為交通工具
C.西伯利亞地區氣候嚴寒,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居住帳篷,身著寬大的袍子過著游牧生活
D.沙特阿拉伯地區地處熱帶干旱地區,生活在這里的達雅克人居位高架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則新聞中寫道:美國軟件總公司下班時,將未完成的軟件程序通過網絡傳至印度分公司繼續編寫,當印度公司下班時再傳至美國公司。如此反復進行,可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其中反映的地理信息是( )
①兩國利用時間的差異,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美國、印度均是軟件業發達的國家③兩國經濟合作體現了“南南合作”的模式 ④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發達國家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存在著嚴重的人口、糧食與環境方面的問題。下列措施中對解決上述三種問題都能起到顯著作用的是
A.保護森林和草場,嚴禁亂伐和濫牧
B.大量墾荒,增加土地面積
C.發展農業科技,提高糧食產量
D.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發生了特大地震。
材料二 日本的傳統建筑多采用較輕質的建筑材料;高層建筑采用“地基建筑隔絕技術”,在建筑物底部安裝橡膠彈性墊或摩擦滑動承重座等緩沖裝置。
材料三 在日本,公司員工辦公桌下都有一個“防災包”,內裝手電筒、急救藥品、壓縮食品等。
材料四 日本降水的現象有些“奇怪”,夏季太平洋沿岸雨水豐沛;而冬季卻是日本海沿岸多雪。
(1)日本位于 板塊與 板塊交界處。
(2)簡述日本建筑多采用輕質材料或安裝緩沖裝置的好處。
(3)簡要說明材料三中備有“防災包”的好處。
(4)如果上課時發生地震,我們該怎么做?
(5)試簡要解釋材料四中日本降水的“奇怪”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東南亞成為亞洲新興的旅游熱點地區。小明去年6月下旬到新馬泰旅游,下面是他寫的旅游見聞,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 當地人大多吃米飯,每天午后時常下一場雨
B. 從車窗向外看,看到了成片的橡膠林和油棕種植園
C. 站在馬六甲海峽北海岸觀看來往的貨船,看到許多滿載的日本游輪向東南方向駛去
D. 在新加坡領略了花園城市的風光,用漢語與當地人交流,還看到了火山噴發的奇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地理課上,為了使學生理解有關經緯線的概念和意義,某老師說:在浩瀚的海洋上,一艘遠洋輪船出現了嚴重的故障,在自救無果的情況下,船長拿起電話向總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長,你怎么說呢?一學生作打電話狀:“喂,總部,我們出事了,快來救我們”,“我是總部,請報告你們的位置”,老師追問,該生遲疑了一下,小聲回答了一句:“我們在太平洋上”,學生們哄堂大笑,該生馬上說:“不對,不對,我們在經度是150°,緯度是45°的海域上”,學生仍然哄堂大笑。
請問該生的回答為什么引起學生的哄堂大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84.7度)發生8.1級地震,是本世紀以來發生在陸地上的第5次八級大地震。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此次地震發生是因為尼泊爾地處( )
A.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
B.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
C.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D.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地帶
【2】地震發生后我國有大量的急救藥品要從拉薩運往加德滿都應選擇的運輸方式是( )
A.航空運輸 B.鐵路運輸 C.公路運輸 D.內河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