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地區土地利用和農牧業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1】通過該地區主要畜種和農作物,可以推斷該地區大部分區域氣候 ( )
A. 寒冷,降水較少B. 溫和濕潤
C.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D. 終年炎熱干燥
【2】該地區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該地區 ( )
A. 西北部B. 東南部及東部邊緣
C. 中部及南部D. 北部及西南部
【3】該地區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我們應 ( )
A. 大幅度增加牦牛、綿羊、山羊數量,提高牧民收入
B. 在本地區中西部大力種植水稻、油菜等農作物,形成商品農業基地
C. 由于本區各種牲畜對環境造成了太大破壞,因此應禁止放牧
D. 因地制宜,發展高原生態旅游,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答案】
【1】A
【2】B
【3】D
【解析】
青藏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階梯,與其他三個地區的劃分依據是地形;這里由于海拔高,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農業生產方式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
【1】通過該地區主要畜種和農作物,可以推斷該地區畜種和農作物都是耐寒、耐旱的,說明該區域大部分區域氣候寒冷、降水少,故選A。
【2】由圖可知,該地區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和東部邊緣,因為受地形和夏季風的影響,這里的東南部和東部邊緣降水豐富,氣溫較高,適合森林的生長,故選B。
【3】該地區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我們應因地制宜,發展高原生態旅游,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大幅度增加牦牛、綿羊、山羊數量,提高牧民收入會破壞草場;該地區不適合水稻的生長;禁止放牧是不科學,也不可取,故選D。
本題考查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特征和農業生產特點,要知道如可保護該地區脆弱的環境。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鄰國A的名稱是;在我國的鄰國中,我國鄰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B是。
(2)我國位置最東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是 , 其在圖中的序號是。
(3)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是 , 其在圖中的序號是。
(4)我國跨緯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是 , 其在圖中的序號是。
(5)我國跨經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是 , 其簡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古城黃州以其名勝古跡吸引了不少游客,從地圖上看,較有名的六外景點在黃州城內的分布是∶東坡赤壁在市政府以西2km再往南3km處,黃岡中學在市政府以東1km處,寶塔公園在市政府以東3km處,鄂黃大橋在市政府以東7km再往北8km處,遺愛湖在市政府以東4km再往北4km處,博物館在市政府以北2km再往西1km處.請畫圖表示出這六個景點的位置,并用坐標表示出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及表,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屬于人口稠密的地區是
A. 北美洲北部B. 南美洲南部C. 非洲北部D. 歐洲西部
【2】關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描述,錯誤的是
A. 中低緯度的沿海地區人口稠密B. 世界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北半球
C. 干旱或過于濕熱地區人口稠密D. 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人口稀疏
【3】分析表,可以得出
A. 意大利人口總數最少B. 埃及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C. 中國人口壓力不大D. 日本人口數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面區域圖,完成下列小題
【1】甲、乙、丙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分別是 ( )
A. 耕地、林地、草地B. 耕地、草地、林地
C. 草地、林地、耕地D. 草地、耕地、林地
【2】圖示區域糧食商品率高于全國其他農業區,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肥沃B. 地形平坦C. 水熱條件好D. 人均耕地多
【3】下列描述體現該區域地貌特征的是 ( )
A.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B. 河網密布、湖泊星羅
C. 地表破碎、溝壑縱橫D. 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亞洲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其影響,亞洲河流流向應該是( )
A. 由西向東注入海洋 B. 由東向西注入海洋
C. 由南向北注入海洋 D. 由中部流向四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黃河流域略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在圖中填出黃河源頭山脈名稱。
(2)①和②地區因得益于黃河水的灌溉而成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平原;黃河中下游的分界點是 , 下游地區的干濕區類型是。
(3)華北地區是我國缺水嚴重的地區,所以國家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根據下圖提供的信息,分析華北地區嚴重缺水的原因。
(4)圖中蘭州、西安、鄭州、濟南等四個城市易發生凌汛的是。
(5)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黃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