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學習地理掌握一定的方法很重要。例如,我們要學習通州地理,首先要確定通州的地理位置。就這種學習方法,完成下面小題。
【1】確定地理位置能首先幫助我們推斷出通州的
A.自然環境特點B.聚落分布特點C.人口分布特點D.民俗文化特點
【2】如果我們想繼續查找通州韓美林藝術館的具體位置,則最好選用
A.通州區地形圖B.通州區氣候圖C.通州區水系圖D.通州區政區圖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9年國慶節小明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詩歌朗誦會,他聲情并茂的朗誦了《我愛你中國》:“當燦爛的太陽跳出了你東海的碧波,你的帕米爾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閃爍。當你的北國還是銀裝素裹的世界啊!你的南疆早已到處洋溢著盎然的春色。”
根據資料,完成下列小題。
【1】詩歌的前兩句反映出我們的祖國
A.緯度跨度大B.地勢落差大
C.地形復雜多樣D.東西時差大
【2】詩歌的后兩句反映出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導致該問題產生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陸位置B.緯度位置
C.地形因素D.東南風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春晚是全中國56個民族的盛會,體現了民族特色,營造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濃厚氛圍。
據此完成下列小題。
【1】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同心共筑中國夢”。下列工程中,較好的解決我國能源跨地區調配的是
①青藏鐵路
②西氣東輸
③南水北調
④西電東送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
A.大聚居,小散居,分散雜居B.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C.中部和東部全部為漢族D.少數民族分布在西南和東南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綠色發展,生態優先”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首要任務。完成下列小題。
【1】長江“入海口”的海是指( )
A.渤海B.黃海
C.東海D.南海
【2】長江上中游表示的生態環境問題分別是( )
A.水土流失 荒漠化B.水土流失 洪澇災害
C.荒漠化 凌汛D.水污染 泥石流
【3】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
A.上游河段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D.中上游河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中新網上海10月15日電,中國內地“最老城市”上海越來越長壽。1953年時,上海僅有1名百歲老人。到了2018年,上海有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81人,其中100至102歲占82.9% ,103至105歲占14.9%,106歲及以上占2.2%。
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1】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國目前面臨的人口問題是
A.老齡化B.年輕化C.增長快D.勞動力緊缺
【2】為了應對上述人口問題,我們應該
A.不實行計劃生育政策B.完善養老保障制度
C.把老年人遷往環境適宜的國外D.鼓勵年輕人早婚早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絕對數量、人均數量都少B.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比重低
C.各類土地資源分布均勻D.可開發利用的后備耕地面積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內蒙古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高原開闊坦蕩,地面起伏和緩,西部氣候干燥,大部分為沙漠和戈壁,由西向東,隨著降水量的逐漸增多,牧草也長得越來越好。氣候比較濕潤的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牧草特別肥美,這里出產的三河馬、三河牛和內蒙古綿羊等良種牲畜馳名國內外。
【1】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的
A.第一大高原B.第二大高原
C.第三大高原D.第四大高原
【2】從材料中,你能看出內蒙古高原的地形有什么特點
A.土質疏松,溝壑縱橫
B.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布
C.地面平坦,一望無垠
D.地面崎嶇不平,巖溶地形發育
【3】由西向東,牧草長得越來越好的原因是
A.地形由東向西越來越復雜
B.降水量由西向東逐漸增多
C.氣溫由東向西逐漸增高
D.地勢由西向東逐級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