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土地資源分布示意圖回答:
(1)圖中A和B是_____地,C是_______土地,D是___地,E是_____地。
(2)由于我國南北干濕狀況不同,A地區以_____為主,B地區以_____為主。
(3)A和B土地類型所對應的地形主要以_______為主;D土地類型對應的地形以_______為主;E土地類型對應的地形以______為主。
【答案】(1)耕地 難利用 草 林 (2)水田 旱地 (3)平原 高原 山地
【解析】(1)讀圖例可知,A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分布在濕潤地區,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是以水田為主的耕地,B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平原和丘陵地區,分布在半濕潤地區,降水量400-800毫米,是以旱地為主的耕地。所以AB都是耕地;C分布在地區是干旱地區,是難以利用的地區,D分布在西北地區的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是草地分布區;E分布的地區地形是山地,主要在濕潤地區,是我國林地的分布地區。
(2)A地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是以水田為主的耕地,B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平原和丘陵地區,分布在半濕潤地區,降水量400-800毫米,是以旱地為主的耕地。
(3)根據我國地形區的分布可知,A主要分布在東南丘陵、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B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所以AB主要分布的地形區是平原、丘陵和盆地;D是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所以主要分布在高原,E是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橫斷山脈和東南丘陵,所以主要分布的地形是山地為主。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多地少是黃土高原建設中面臨的重要問題,下列解決措施敘述正確的是( )(多選)
A. 加強計劃生育力度,嚴格控制人口增長
B. 把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人口遷移到其他地方
C. 從事農業生產時,需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
D. 向農民提供足夠的糧食,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建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描述的區域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發展的是( )
A.水陸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區 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區
C.崎嶇不平的山地丘陵地區 D.自然資源豐富的礦山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經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所有經線都在南北兩極點匯合 B. 0°經線以西的稱西經,以東的稱東經
C. 任意兩條相對的經線都組成一個經線圈 D. 地球儀上只能畫出180條經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對圖中五國特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五國全部領土都在東半球
B.都是亞洲國家
C.都在北溫帶
D.以上說法都不對
【2】從緯度位置上比較,各國具有的優越性是( )
A.俄羅斯大部分位于寒帶和亞熱帶,利于發展農業
B.印度尼西亞是氣候濕熱的熱帶國家,適合人類居住
C.我國地跨溫、熱兩個溫度帶,便于發展多種農業經營
D.日本經濟發達,利于發展邊境貿易
【3】我國和蒙古、日本的海陸位置相比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是島國B.我國是內陸國
C.我國是海陸兼備的國家D.我國比日本更利于發展海洋貿易
【4】與印度尼西亞相比較,我國位置的優越性表現在( )
A.鄰國眾多,利于發展對外貿易
B.海洋氣流廣泛影響東部地區
C.南北跨緯度大,氣候差異大,便于發展多種農業經濟
D.利于沿海地區發展避暑旅游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南亞圖,回答問題.
(1)東南亞地處亞洲與 洲,太平洋與 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東南亞由 半島和 群島兩大部分組成.
(3) 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溝通 洋和 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峽之一.
(4)把相應的國家填入橫線上.
被譽為“花園城市”的是 ;最大的棕油生產國是 ;最大蕉麻生產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土流失是形成黃土高原千溝萬壑自然景觀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約16億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最主要人為原因是( )
A. 長期以來的毀林開荒 B. 過度放牧和過度樵采
C. 土壤疏松,降水變率大 D. 干旱和大風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