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A和B、C三線的描述,正確的是( )
A.A為我國內流區、外流區的分界線B.B為我國地勢階梯分界線
C.B為我國季風區、非季風區分界線D.C為我國濕潤區、半濕潤區分界線
【2】圖中①、②、③與甲、乙、丙三地的組合最有可能的是( )
A.①為甲②為乙③為丙B.①為甲②為丙③為乙
C.①為丙②為甲③為乙D.①為丙②為乙③為甲
【答案】
【1】C
【2】C
【解析】
根據中國地理界線主要有:人口分布地理界線:地勢階梯界線;地形區界線;氣候界線;河流界線;三大自然區界線;自然地區界線;農業活動界線;行政區界線;大海分界線;綜合地理界線;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進行分析解答。
【1】讀圖分析可知,A為青藏高原邊緣線,B為我國季風區、非季風區分界線,C為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分界線。依據題意。故選:C。
【2】讀圖可知,①地區1月平均氣溫在0°C以上,可以判定位于秦嶺淮河以南的丙南方地區;②地年降水總量少,在4050之間,我國甲西北屬于典型的非季風區,降水稀少,氣候干旱,這也是當地荒漠面積廣大的主要原因;③地海拔在50005050米之間,乙青藏地區的主體是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面積約23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故C正確。故選:C。
本題考查我國地理界線及不同地區的特點。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積極承擔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積極參與全球的維和任務和救災工作,大力幫助非洲等貧困地區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這些事說明了中國是一個的大國( )
A.負責任
B.經濟富有
C.軍事強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8年美國政府掀起了中美貿易爭端,將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中國也對此采取了反制措施,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中國中央電視臺向全世界推出《探潮亞馬孫》特別節目,全景式直播亞馬孫大潮的觀景象。
(1)從材料一可知,中美之間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對大豆行情造成了沉重打擊,美國的大豆生產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農業帶)。
(2)從圖1中可以看出,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是___________ 。
(3)美國中部地區的農業灌溉便利,這主要得益于A ____________ 河的灌溉水源。
(4)美國是發達國家,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___________產業引領著世界。
(5)根據材料二內容,中央電視臺攝制組為了拍攝巴西,先在東部寬廣的大高原①處___________高原進行了取景。之后,攝制組又拍攝了位于亞馬孫河流域的___________(植被)景觀。這種植被被稱為“地球之肺”,下列關于這種植被巨大的環境效益敘述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 調節全球氣候 B. 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C. 導致全球變暖 D. 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
(6)攝制組發現巴西一怪:巴西多優質富鐵礦,是拉美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奇怪的是巴西煉鋼不是用煤,而是用木材……請從資源的角度說明原因(請寫出一點):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西北地區的位置對西北地區的氣候、河流、植被影響很大,下列對西北地區描述正確的是( )
A.氣候干旱、河流多外流河、植被多矮小的草本植物
B.氣候半濕潤、河流多內流河、植被多常綠闊葉林
C.氣候干旱、河流多內流河、植被多矮小的草本植物
D.氣候半干旱、河流多外流河、植被多常綠闊葉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高寒氣候區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下列現象中不屬于該地區的是( )
A.高寒牧場上到處可見牦牛、藏綿羊
B.酥油茶,御寒的藏袍和青稞酒獨居特色
C.河谷地區常見到青稞、小麥生長
D.帆布帳篷和竹樓隨處可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屬于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是( )
①勞動力資源豐富 ②科技水平高 ③礦產資源豐富 ④領土狹小易于管理 ⑤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