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歷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古人通過對每個節氣的天氣、物候現象的觀察來把握季節的變遷,并以此來指導農事活動。下左圖為“地球公轉示意”,右圖為“我國部分省會城市常年入秋時間和秋季長度統計”圖。
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二十四節氣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確定。圖中
A.甲位置是春分日,太陽直射北半球B.乙位置是夏至日,太陽直射赤道
C.杭州入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晝短夜長D.貴陽入秋起,我國各地晝變長、夜變短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北京入秋時間在白露之后B.哈爾濱市比上海市入秋晚
C.重慶市秋季長度天數最多D.華北地區秋季宜種春小麥
【3】“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是說春分節氣面后,冬小麥返青到了起身期,這時應抓緊時間進行澆水、施肥等農業活動。該諺語主要適用于
A.華北平原B.長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D.云貴高原
【答案】
【1】C
【2】A
【3】A
【解析】
【1】讀圖可知,甲是3月21日,是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故A錯;乙是9月23日,是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故B錯;杭州入秋時,是9月30日,地球運行在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間,太陽直射在南半球,我國大部分地區晝短夜長,故C正確;貴陽入秋時,為9月8日,地球運行在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間,太陽直射在北半球,我國各地晝變短、夜變長;故D錯;所以該題的答案選C。
【2】讀圖可知,北京入秋時間是9月11日,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每相鄰的兩個節氣之間是15天,可以推算出白露大約是9月8日,北京入秋時間在白露之后,故A正確;哈爾濱市入秋時間是8月17日,上海市入秋時間是10月2日,哈爾濱市比上海市入秋早,故B錯;貴陽市秋季長度天數最多,故C錯;華北地區秋季宜種冬小麥,故D錯;所以該題的答案選A。
【3】根據題意可知,該地主要種植冬小麥,是華北地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青藏高原主要種植青稞;云貴高原位于南方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一樣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所以該題選A。
該題主要考查的是地球公轉產生的季節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地球公轉對農業的影響,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東經116°,北緯39°這個點的正確敘述是( )
A.屬于東半球,低緯度
B.屬于西半球,中緯度
C.屬于東半球,北半球
D.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上的五帶圖”,請填出地理事物的名稱:
(1)五帶名稱:A、______帶,B、______帶,C、______帶,D、______帶,E、______帶。
(2)五帶分界線名稱:界線a是______圈,界線b是______線,界線c是______線,緯線e是______,界線d是______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 )
A.東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
B.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
C.山區人口密度大,平原人口密度小
D.全國各地人口分布均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A_________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圖中小河D的流向總體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山峰之間的水平距離是__________米(圖上距離為2.5厘米)
(4)山峰甲在山峰乙的___________方向。
(5)甲、乙兩山峰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統治期間頒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針對西漢前期出現的( )
A.王國問題
B.貨幣不統一的問題
C.社會貧困的問題
D.思想混亂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東南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產區,稻米生產精耕細作,每年的出口量很大。東南亞稻米生產特點的形成與下列哪種因素關系十分密切( )
①高溫多雨的氣候
②多山的地形
③人口稠密,勞動力眾多
④農業機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