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有關北京的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13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經過表決,決定李克強同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材料二:2013年3月27日北京街頭的行人戴上口罩抵御霧霾侵襲(見圖)。
材料三:北京是個重度缺水的城市,人均占有的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值的 ,世界人均值的
。
(1)材料一說明北京是全國的中心。
(2)材料二反映的是北京近年來城市發展中的問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京存在水資源短缺問題,北京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之一是降水季節分配不均,解決的途徑是
(4)為了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北京應利用本地的科技智力資源等優勢,積極發展產業
(5)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請你寫出兩處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
【答案】
(1)政治
(2)大氣污染
(3)興修水庫
(4)高新技術
(5)明清故宮、長城等
【解析】(1)北京市未來的建設發展目標定位于:國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國際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2013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經過表決,決定李克強同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這說明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2)材料二中說“2013年3月27日北京街頭的行人戴上口罩抵御霧霾侵襲”,這反映了北京近年來城市發展中的大氣污染問題;(3)解決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問題的措施是興修水庫,解決降水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的措施是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4)為了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北京應利用本地的科技智力資源等優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5)北京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眾多,有明清故宮、長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
所以答案是:(1)政治;(2)大氣污染;(3)興修水庫;(4)高新技術;(5)明清故宮、長城等。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全球板塊構造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題。
【1】喜馬拉雅山脈是由 ( )
A. 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相互碰撞而成
B.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而成
C. 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互碰撞而成
D. 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互碰撞而成
【2】下列板塊中,幾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塊是( )
A. 太平洋板塊 B. 印度洋板塊 C. 亞歐板塊 D. 美洲板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人口相關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現階段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實現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的傳統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現代型歷史性轉變。
材料二: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下圖為1998—2014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變化趨勢圖。
(1)現階段我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實現了歷史性轉變,使得“世界70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了5年。這一轉變得益于我國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2)由材料二可知,我國大致從___________年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此后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出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社會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3)我國決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該政策對青島市人口數量和老齡化現象有何影響?
(4)據統計2014年末,青島市常駐人口超過900萬,其中登記流動人口超過200萬,居全省首位。流動人口給青島市帶來哪些有利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1519年9月,在麥哲倫的帶領下,二百多名探險隊員分乘五艘船,從西班牙出發,渡過大西洋,繞過南美洲的南端進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員們歷盡千辛萬苦,于1521年3月到達菲律賓群島,麥哲倫因為介入當地土著人的糾紛而身亡。船員們決絕繼續西航,他們艱難地橫渡印度洋,再繞過好望角,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幾名船員,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麥哲倫船隊首次完成了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二: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
(1)用圖中代表大洲或大洋的字母填空……繞過____(大洲)的南端進入太平洋,……他們艱難地橫渡____(大洋)。
(2)舉1~2個你熟悉的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例。
(3)麥哲倫船隊橫渡太平洋時的航行方向是 。
(4)麥哲倫船隊繞地球一周的航行經過地球上的最長的緯線次數是 次。
(5)麥哲倫船隊繞地球一周沒有航行的大洋是 。
(6)麥哲倫船隊用付出生命代價的環球航行來證實地球的形狀,對這一壯舉你能感悟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局部圖(如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序號代表的海洋名稱:
海洋:① , ②;其中屬于內海的是(填序號)。
(2)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省的簡稱:
A;B;C;D。
(3)圖中河流③是河,該河發源于山,圖中所示河段流經的地形區是 , 該河段突出的特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丙、丁是圖中山脈河流南北兩側的地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四地描述符合事實的是( )
A. 甲地有雪山連綿的高原
B. 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 mm以下
C. 丙地較為干旱
D. 丁地是春小麥主要種植區
【2】圖中山脈與河流大致與我國的________一致( )
A. 1月份0℃等溫線 B. 7月份等降水量線
C. 干旱和濕潤地區分界線 D. 地勢二、三級階梯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