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和外流河分別是( )
A.塔里木河和長江 B.塔里木河和珠江
C.怒江和珠江 D.長江和黃河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6月10日,中國最大的海事公務船“海巡1號”輪從上海起航,先后訪問了澳大利亞悉尼、凱恩斯,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緬甸仰光和馬來西亞巴生等“四國五港”,這是“海巡1號”輪首次跨洋出訪多個國家。
(1)“海巡01”輪首次穿越________(重要緯線)到達南半球。6月22日到達悉尼時,當地的季節是________季。
(2)印度尼西亞地處________群島,分布著茂密的________(植被)。
(3)該群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圖確定方向的依據是 。
(2)地圖的三要素是 、 和 。該地圖缺少 ,所以難計算兩地之間的距離。
(3)圖中公路從左到右先自 向 走,再自 向 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每天的空氣質量?諝赓|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數量有關,通常用空氣污染指數表示。下圖表示2008~2012年蘇州市區空氣質量變化情況,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下列有關蘇州市區空氣質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2012年空氣污染指數為 64,空氣質量為良
B. 與 2008年相比,2012年優良以上天數比例約增加了3%
C. 2008年~2012年空氣質量呈持續下降趨勢
D. 2010年的優良天數比例是五年中最低的
【2】空氣質量的高低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列行為有助于改善空氣質量的是( 。
①燃燒秸稈,用秸稈灰肥田 ②使用煤爐生火做飯
③加強城市公共綠地建設 ④乘坐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北回歸線自東向西依次穿過的省區是臺、 、 、 。(填簡稱)
(2)①是 ________(填省區名稱),②省區的行政中心是 _。
(3)③是 海,海峽④西側的省區是 。
(4)根據下列描述,在圖中找出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位置并標注對應的字母。
A.長江、黃河發源地的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
B.少數民族數量最多、其省級行政中心有“春城”之稱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
(5)我國海岸線長達1.8萬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其中⑦是 (國家)。
(6)陸上鄰國⑤是 ,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是我國現代化大都市。具有多重城市職能,下列各種城市職能中,不屬于北京市職能的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重工業中心
D.國際交往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據有關部門統計,200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中,化石能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氣)占到90.1%。其中,煤炭占68.7%(約29億噸原煤,大部分用于火力發電),石油占18%,天然氣占3.4%;其他能源消費比重僅為9.9%。可見煤炭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煤炭的開采與消費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如材料二所示的一系列環境問題。
材料二
(1)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國能源消費構成存在的主要問題是: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問題分別是________。
(3)材料中的“其他能源”中,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蘊藏比較豐富的主要有水能、________能、地熱能等。
(4)我國能源消費構成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們的生活質量,為改變這種能源消費狀況,請你擬一條合理化的建議。________。
(5)我們每個公民都是能源的消費者,都要樹立節約能源的意識,試舉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哪種生活習慣可以起到節約能源的作用?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二日本輪廓圖回答下列各題
【1】日本是島國,A所在的島名稱叫
A. 北海道 B. 本州 C. 四國 D. 九州
【2】與日本隔海相望的B國是
A. 俄羅斯 B. 中國 C. 朝鮮 D. 韓國
【3】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港口附近的原因不正確的是
A. 日本原料缺乏,港口進口原料方便
B. 日本產品依賴國際市場,港口出口方便
C. 受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小
D. 日本的工業依賴海運
【4】日本的國花是
A. 郁金香 B. 櫻花 C. 牡丹 D. 菊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