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黃河主要水文站觀測數據表和干流縱剖面圖,完成后面小題:
水文站 | 蘭州 | 河口 | 桃花峪 | 利津 |
年平均流量(米3/秒) | 981 | 786 | 1820 | 1514 |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米3) | 3.48 | 6.67 | 26.6 | 24.8 |
(1)黃河源頭的海拔為( )
A.5215米
B.5464米
C.4500米
D.1820米
(2)蘭州位于黃河(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無法判斷
(3)下列關于河口和桃花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河口的年平均流量比桃花峪大,河口的年平均含沙量比桃花峪大
B.河口的年平均流量比桃花峪小,河口的年平均含沙量比桃花峪小
C.河口的年平均流量比桃花峪大,河口的年平均含沙量比桃花峪小
D.河口的年平均流量比桃花峪小.河口的年平均含沙量比桃花峪大
(4)黃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主要位于( )
A.源頭至蘭州段
B.蘭州至河口段
C.河口至桃花峪段
D.桃花峪至利津段
【答案】
(1)A
(2)A
(3)B
(4)D
【解析】(1)從地勢剖面圖中可以看出黃河源頭的海拔是5215米.(2)甘肅省省會蘭州位于黃河上游,是“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今天的蘭州,既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石油化學、冶金等工業發達,又是內地與新疆、青海、西藏聯系的交通樞紐,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從表中可以看出,河口的年平均流量是786米3/秒,而桃花峪的年平均流量是1820米3/秒,可見河口的年平均流量比桃花峪小.河口的年平均含沙量是6.67千克/米3 , 而桃花峪的年平均含沙量是26.6千克/米3 , 所以河口的年平均含沙量比桃花峪小.(4)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華北平原上,特別是桃花峪至利津段,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所以答案是:(1)A(2)A(3)B(4)D.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形剖面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國是 , 位于(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2)該國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原因是。
(3)填寫地形類型:A , B , C。
(4)D處有該國最大的湖泊湖,在該國的大自流盆地中豐富的可供牲畜飲用。
(5)20世紀70年代以來,該國的業發展很快,超過工業和農牧業,成為該國的經濟支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提供的圖文資料和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資料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乙國每年承接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近1/2的業務,其中,承接的軟件外包業務約占全球軟件外包市場的2/3,軟件業務主要來自美國,其次是歐洲發達國家,所以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
資料二:亞洲部分區域圖
(1)圖中陰影區域的糧食作物是____,分析這些地區適合該糧食作物生產的自然條件_____.
(2)緯度相近的甲地和丙地,景觀差異很大,試分析原因______.
(3)閱讀資料一,簡要說明乙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有利條件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我國土地利用類型圖、年降水量分布圖和主要溫度帶圖,據圖完成后面小題:
(1)圖A中①、②區域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分別是( )
A.春小麥 冬小麥
B.冬小麥 水稻
C.水稻 青稞
D.水稻 冬小麥
(2)圖B反映了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 )
A.由西北向東南增加
B.由西北向東南減少
C.由西南向東北增加
D.由西南向東北減少
(3)圖C中高原氣候區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黃土高原
C.云貴高原
D.內蒙古高原
(4)本著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原則,我國應該( )
A.在中溫帶地區大力發展種植業
B.在干旱地區大力發展林業
C.在東北地區大力發展牧區畜牧業
D.在東南沿海地區發展漁業
(5)下列關于徐州地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徐州地區的土地利用類型以水田為主
B.徐州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接近400毫米
C.徐州地區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兩熟
D.徐州地區的溫度帶是亞熱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亞洲略圖。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A是________洋,B是________洋,C是________山脈。山脈C是亞洲和________洲的分界線之一。
(2)甲地的緯度是________,經度是________。同一時刻,甲乙兩地氣溫較高的是________地,造成兩地氣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