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南部部分地區遭遇強降水襲擊,造成大面積洪澇災害。下圖是受災省份示意圖,讀下圖回答下列各小題。
【1】據圖估算受災省份的面積大約有
A.960萬平方千米B.500萬平方千米
C.210萬平方千米D.20萬平方千米
【2】此次受災最嚴重的甲、乙兩個省級行政區劃的簡稱為
A.湘、黔B.桂、鄂
C.粵、贛D.粵、湘
【3】下列關于我國自然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A.荒漠、雷電、汽油都屬于自然資源
B.土地、陽光、森林、水能都屬于可再生資源
C.我國是世界上的資源大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D.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種類貧乏
【答案】
【1】C
【2】D
【3】B
【解析】
根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自然資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按其循環再生時間的長短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進行分析解答。
【1】讀圖可知,我國受災省份位于長江以南個省區,包括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廣東、重慶等地區;大約占我國領土的四分之一,故算受災面積大約有210萬平方千米。故選:C。
【2】讀圖分析可知,此次受災最嚴重的甲、乙兩個省級行政區劃為廣東省、湖南省,其簡稱依次是粵和湘。依據題意。故選:D。
【3】荒漠、雷電屬于自然資源;汽油是人類制造的,不屬于自然資源,故A錯誤;
土地、陽光、森林、水能都屬于可再生資源,故B正確;
我國是世界上的資源大國,人是人口多,人均資源占有量較少,故C錯誤;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種類繁多,故D錯誤。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省區的分布及自然資源的特點。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甲、丙兩個區域劃分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地形B. 河流C. 氣溫D. 降水
【2】“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造成此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土壤C. 氣候D. 市場
【3】A和B 兩地所在緯度位置相近,但夏季均溫不同,景觀差異很大,主要因為( )
A. 海陸位置不同B. 季風影響差異
C. 海拔高度不同D. 人類活動差異
【4】下組詩句,描繪丙景觀的是( )
A.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B. 春有百花冬有雪,秋有涼風夏有荷
C.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D. 鄉村四月閑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左圖“我國主要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分布圖”和右圖環渤海經濟圈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環渤海經濟圈是我國工業基礎最雄厚的區域之一,僅京津兩地的高科技人才就占中國的1/4,在我國的整體發展戰略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1)左圖中甲、乙、丙、丁代表我國四大主要工業基地:丙是_____工業基地;丁是_____工業基地。我國工業中心與工業基地分布_____(吻合或不吻合),四大工業基地分布于第_____階梯。其中,全國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是_____(填代號),其核心城市是_____。
(2)左圖中反映了我國工業分布的基本格局:_____沿海地區工業中心密集,_____地區工業中心較多,_____地區工業中心較少,分布稀疏。(選填“東部、中部、西部”)
(3)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河流兩岸工業中心眾多是因為河流具有_____和_____作用。
(4)環渤海經濟圈包括_____工業基地和_____工業基地。
(5)環渤海地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至少寫出兩條)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耕地、水資源配置圖,回答下面小題。
【1】我國南北方地區的水資源配備現狀是( )
A. 南方耕地多,水資源少 B. 南方耕地多,水資源也多
C. 北方耕地多,水資源也多 D. 北方耕地多,水資源少
【2】這種水土資源配置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是( )
A. 北方易發生旱災 B. 北方易發生洪澇
C. 南方水資源短缺 D. 南方易發生旱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