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用手電筒的光線模擬太陽光強,將光從側面垂直照射到地球儀上,演示地球運動及產生的地理現象。勻速轉動地球儀,通過觀察地球儀上的光照狀況,發現地球儀上甲地光照狀況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地球儀上甲地光照狀況發生有規律的變化,表示的地理現象是( )
A.晝夜長短B.四季變化C.晝夜更替D.五帶劃分
【2】地球儀上甲地轉動一圈表示地球自轉一周。地球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為( )
A.一小時B.一天C.一個月D.一年
【答案】
【1】C
【2】B
【解析】
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
【1】圖中用手電筒的光線模擬太陽光,將光從側面垂直照射到地球儀上,勻速轉動地球儀,發現地球儀上甲地光照狀況發生有規律的變化,該實驗演示的山脈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現象,晝夜更替是地球自轉運動產生的,四季變化、五帶的形成和晝夜長短的變化都是地球公轉運動形成的。故選:C。
【2】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的運動叫地球的自轉,自轉的周期是一天,所以地球儀上甲地轉動一圈所需時間為一天。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地球自轉,理解解答即可。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東部季風區四城市降水量柱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水資源的時間變化與降水量的季節變化密切相關,從我國東部季風區四城市降水量柱狀圖可以推斷出,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特征________。
(2)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布特征對我過的不利影響是______;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是______。
(3)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是_______;解決對策是______。
(4)試判斷北京及其所在的華北平原屬于(_____)
A.豐水帶B.多水帶C.過渡帶D.少水帶
(5)實際上,華北平原是我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之一,試分析原因_______?(至少3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問題。
(1)圖中A是 省,B省的簡稱為 ,C省的行政中心是
(2)圖中F是 山脈,該山以東是 平原。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區域屬于 氣候。
(3)圖中的D是 河,發源于_____山脈,注入_____海,下游形成著名的______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為體現“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某廠商設計了一款印有某大洲透明圖形的紙中盒,當盒內綠色紙巾被抽出時,綠色部分逐漸縮小,大洲輪廓會逐漸呈現。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紙巾盒上的大洲輪廓表示( )
A.亞洲B.北美洲C.非洲D.南美洲
【2】紙巾盒上大洲輪廓的逐漸顯現。旨在提醒人們關注的環境問題是( )
A.土地沙化B.熱帶雨林減少C.水土流失D.礦產資源枯竭
【3】為踐行“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象,我們應該提倡( )
A.野外燒烤B.單面打印C.綠色出行D.互增賀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從2016年1月1日起,我國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將( )
A.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
B.解決人口質量問題
C.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
D.解決人口分布不均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案例分析)
名稱:“雙龍”探極 彰顯實力
資料:
資料一 2019年10月15日,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考察破水船“雪龍2”號與10月22日出發的“雪龍”號相互配合,形成雙船作業模式,對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雙龍”白夜行冰區航行4900海里,創造了破冰歷史性一刻,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雪龍2”號憑借強大的破冰能力首航南極,標志著我國極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極大提高了極地科考效率,開啟中國極地科考新格局。
資料二 “南極地區”示意圖
思考:
(1)請分別說出我國緯度最高和無極晝、極夜現象的南極科考站。_________________
(2)“雙龍”探極創造了破冰歷史性一刻。請說出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特點。______________
(3)南極地區被譽為自然資源的“大倉庫”。請說出南極地區的自然資源。______________
(4)有人提議大力開發南極地區的旅游資源,請談談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