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19年8月10日臺風“利奇馬”在浙江省溫嶺市沿海登陸。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最為頻繁的國家之一。讀“我國四種氣象災害分布圖”。
完成下面小題。
【1】圖例中表示臺風入侵路徑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圖中A區域
A.洪澇災害為主B.不會出現洪澇災害
C.會發生沙塵暴D.臺風和寒潮都不會光顧
【3】寒潮
A.會帶來較高緯度的寒冷空氣B.會帶來較低緯度的溫暖空氣
C.常發生在夏季,帶來暴雨天氣D.多發于冬季,不影響農業生產
【4】我國旱澇災害頻繁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復雜多樣B.特殊的海陸位置
C.夏季風強弱和進退早晚D.冬季風勢力太強
【答案】
【1】B
【2】C
【3】A
【4】C
【解析】
根據我國常見的自然災害主要有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進行分析解答。
【1】臺風是極猛烈的熱帶氣旋。在中國登陸的臺風平均每年有6~8次,如圖中乙路線所示,主要影響中國的海南、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區。襲擊中國的臺風常發生在510月,尤以78月為多。故選:B。
【2】圖中A華北地地區位于東部季風區,冬季易受寒潮影響,產生急劇降溫、霜凍、大風,有時還伴隨著雨雪天氣。夏季受夏季風的影響,由于夏季風不穩定,易出現旱澇災害,以干旱為主。故ABD不符合題意;由于我國北方地區(東北和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植被比較稀少,沙質土壤較多,寒潮大風天氣頻繁,在氣候比較干燥的春季,很容易出現沙塵暴天氣。故C符合題意。故選:C。
【3】寒潮是冬半年影響中國的主要災害性天氣,指的是高緯度帶來的強冷空氣活動。寒潮南下使所經過的地區產生急劇降溫、霜凍、大風,有時還伴隨雨雪天氣。寒潮的出現,往往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強寒潮,常常會使長江以南地區的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在草原牧區,寒潮帶來的暴風雪會覆蓋草場,斷絕飼料來源,有時還會使體弱的牲畜直接受凍致死。在干燥地區,寒潮引起的“沙暴”不僅刮走土壤表面的細土,大大損耗土壤肥力,而且還可以埋沒田園。故選:A。
【4】夏季風的進退影響我國大陸東部雨帶的推移。夏季風的強弱與雨帶進退的“失常”,往往會造成旱澇災害。夏季風強或來的早,會出現“北澇南旱”;夏季風弱或來的晚,則會導致“南澇北旱”。所以,我國旱澇災害頻繁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風強弱和進退早晚。故選:C。
考查我國自然災害發生的特點。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下圖為長江流域簡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與其他河段相比,長江上游水能更豐富,被稱為“水能寶庫”,原因是
A.落差大,流速慢B.落差大,流速快
C.流速慢,含沙量大D.年平均流量最大
【2】三峽工程的作用是
A.調控長江中游洪水水量,減少了洪澇災害
B.蓄存上游洪水,減少中游地區的灌溉面積
C.增加上游河段流速,降低長江的通航能力
D.調控了長江下游支流注入長江干流的水量
【3】陰影地區森林破壞造成的影響是
A.宜賓以上河段含沙量減少B.源頭河段的水質變差
C.長江中游的含沙量增大D.減輕重慶的防汛壓力
【4】近三年來,從雪山腳下到東海之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已成為所有長江兒女的共識。以下做法符合這種理念的是 。
①建立長江沿線生態環境評測機制
②加強工農業水污染治理
③實施退耕還湖還濕,全年禁止打漁
④重點開發布局高新技術產業
⑤建立沿江濕地生態保護區
⑥上游修建大壩,大力開發長江的水能資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聚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體
B. 先有城市聚落,后有鄉村聚落
C. 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D. 鄉村聚落在地域上沒有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政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的陸上鄰國共有14個,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2)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③是________。
(3)⑤是________海峽;⑦是________海。
(4)我國有5個自治區,C是______自治區。
(5)我國最大的島嶼是________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降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在同一等降水量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
B. 雨量器就是測量降水量用的量杯
C. 赤道附近的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D. 降水對人民生活、生產帶來的影響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