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寶雞所處的溫度帶是________;年均降水量610~780毫米之間,屬于________區。
(2)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是________;被稱為“九曲回腸”的是________。
(3)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地震、________、_______等。
(4)農業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_________、__________。
(5)將下列節日、風俗與其民族相對應:①—_____; 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①雪頓節 A.侗族
②豐收節 B.傣族
③那達慕節 C.藏族
④潑水節 D.蒙古族
⑤大歌 E.高山族
【答案】暖溫帶 半濕潤 長江干支流形成水運網,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運總里程的三分之二 荊江 滑坡 泥石流 林業 漁業 C E D B A
【解析】
(1)寶雞位于秦嶺以北,從熱量帶來看屬于亞熱帶;年均降水量610~780毫米之間,屬于半濕潤地區。
(2)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原因是長江干支流形成水運網,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運總里程的三分之二;被稱為“九曲回腸”的是位于中游河段的荊江。
(3)自然災害主要包括地質災害和氣象災害,其中地質災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等。
(4)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
(5)關于以上民族風俗對應說法中,雪頓節是藏的特色節日,豐收節是高山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大歌是侗族的傳統節日。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我國人口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黑河—騰沖一線以西北人口稠密B.黑河—騰沖一線以西南人口稠密
C.黑河—騰沖一線以東南人口稠密D.黑河—騰沖一線以西北無人口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的國家,下列說法可信的是:( )
A.我國領土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二位
B.春節期間哈爾濱正在進行冰雕展,而海南島的農民正在插稻秧
C.山東當地的同學們上午做課間操時,新疆的同學們正在吃午飯
D.我國熱帶面積廣大,是世界上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出口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講了一個故事:“元朝有一位畫家叫黃公望,他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79歲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失,但現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館,一半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富春山居圖》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及簡稱分別是( )
A.浙江﹣浙 臺灣﹣臺B.福建﹣閩 臺灣﹣臺
C.浙江﹣浙 廣東﹣粵D.福建﹣閩 臺北﹣粵
【2】關于兩城市的說法有誤的是( )
A.兩城市都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B.兩城市都位于外流區
C.兩城市都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
D.兩城市都屬于半濕潤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大。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B.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北溫帶。
C.我國東臨太平洋,東部廣大地區雨量充沛,利于農業生產
D.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下列地形區與其對應特征用直線相連:
A.青藏高原 a.位于第一級階梯上
B.四川盆地 b.我國面積最大的外流盆地
C.黃土高原 c.位于祁連山以東,太行山以西的高原
D.內蒙古高原 d.氣候上自東向西由濕到干變化明顯的高原
E.塔里木盆地 e.我國面積最大,最干旱的內流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造成我國東、西部地區人口分布差異的自然原因是
A.西部地區氣候溫暖濕潤B.東部地區地形崎嶇,以高原、山地為主
C.西部地區河流密布D.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東部,土壤肥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國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明顯。結合所學,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關于我國氣候基本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季風氣候顯著B.氣候類型單一
C.大陸性氣候廣D.海洋性氣候顯著
【2】關于我國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形類型多樣,平原面積比例大B.氣候復雜多樣,高原山地氣候顯著
C.河流西多東少,最終都注入太平洋D.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