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如圖),回答相關問題.
(1)照片A的拍攝地點是圖中的_____(填甲、乙、丙);照片B的拍攝地點是圖中的______(填甲、乙、丙).
(2)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這里有______和______兩大牧區,牧區的傳統民居是______.
(3)丙區域的河流為_______(內流河或外流河),其河水主要來源于山地降水和______.
(4)圖中引黃河水灌溉的地區有________、________,自古以來,這里被譽為“塞外江南”.
(5)從甲到乙再到丙,年降水量逐漸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乙;丙;
(2)新疆牧區;內蒙古牧區;蒙古包;
(3)內流河;高山冰雪融水;
(4)河套平原;寧夏平原;
(5)減少;距離海洋越來越遠.
【解析】
試題
(1)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較少,干旱是本地區的自然特征,制約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就是水源不足。由于西北地區的降水由東向西逐漸減少,圖中甲地的植被是草原,乙地的植被是荒漠草原,丙地的植被是荒漠。
(2)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這里有新疆牧區和內蒙古牧區兩大牧區,牧區的傳統民居是蒙古包。
(3)丙是我國的塔里木盆地,該地區的河流為內流河,其河水主要來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流河。
(4)圖中引黃河水灌溉的地區有河套平原、寧夏平原,自古以來,這有“塞外江南”的美稱。
(5)從甲到乙再到丙,年降水量逐漸減少,其主要原因是距離海洋越來越遠,即海陸位置的影響。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中國部分農作物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 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自 2018 年起,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從古至今,中國農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節日,豐收節以“ 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 為宗旨,展示科技強農新成果、產業發展新成就、鄉村振興新面貌,同時有利于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1)在圖中相應位置標注新疆牧區。
(2)經黨中央批準、 國務院批復,自 2018 年起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該節日是每年農歷的 。
(3)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 治國之要。 我國地域遼闊,農業生產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圖中①線為 等降水量線,該線西部地區天然草場廣布,以 業為主,東部地區以 、林業和 業為主。
(4)以秦嶺-淮河為界,我國南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差異顯著。將圖中農作物進行歸類。
(5)2018 年 9 月 23 日迎來首屆“ 中國農民豐收節”,為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民豐收的喜悅,組委會特別推出“5 個100” 活動,有 100 個品牌農產品、 100 個特色村莊、 100 個鄉村文化活動、 100 個鄉村美食、 100 個鄉村旅游線路。其中 100 個品牌農產品中屬于山西的有沁州黃小米、嵐縣馬鈴薯和大同黃花。
除此之外,請說出你熟知的山西特色農產品。
(6)請說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意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西北地區圖”,完成下面小題。
【1】西北地區植被由東向西分的分布規律是( )
A. 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B. 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C.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 森林—草原荒漠—荒漠
【2】圖中河西走廊是重要的農業區,其灌溉水源主要來自( )
A. 黃河B. 西風帶來的降水C. 塔里木河 D. 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地球表面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洋占三分,陸地占七分
B.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
C.陸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D.北極周圍是一片海洋,南極周圍是一片陸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東西橫跨5200多千米,南北縱貫5500多千米,包括了從寒溫帶到熱帶的自然景觀,呈現出顯著的區域地理差異,讀我國四大地理分區圖,回答下面小題.
【1】某山脈以北是棗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園飄香,請問此山脈位于哪兩個區域的分界線上( )
A. 甲、乙之間B. 甲、丙之間C. 丙、丁之間D. 乙、丁之間
【2】“我的家鄉地形平坦,一望無垠,水草豐茂,以生產三河牛和三河馬而聞名.“這是小敏對家鄉的描述.猜一猜小敏的家鄉在上圖中的哪個區域?( )
A. 甲B. 乙C. 丙D. 丁
【3】上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民風民俗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 甲–端午賽龍舟B. 乙–那達慕大會
C. 丙–迎送賓客獻哈達D. 丁–冬季滑雪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