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明暑假隨父母到東南亞的越南、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四個國家旅游。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小明獲得“每天下午基本上有一場雨”的感受可能是在
A. 越南 B. 緬甸 C. 泰國 D. 印度尼西亞
【2】小明旅游的四個國家中,有“火山國”之稱的是
A. 越南 B. 緬甸 C. 泰國 D. 印度尼西亞
【3】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
A. 椰子出口國 B. 稻米出口國 C. 石油出口國 D. 錫礦出口國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象熱血流......”聽到這首歌曲,我的腦海中涌現出亞洲一幅美麗的畫卷。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頭”那么這座“山”是指( )
A. 喜馬拉雅山 B. 天山 C. 乞力馬扎羅山 D. 阿爾卑斯山
【2】“我們亞洲,河象熱血流”是說亞洲的河多奔流不息。下列關于亞洲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都流入太平洋
B. 亞洲第一長河是湄公河
C. 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都流入三大洋
D. 亞洲河流都向東流入大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第41屆世界博覽會(Expo2010)。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在上海舉行。參觀的我國各省市館基本反映了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樓、苗寨、銀飾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為主線布局展館的。這些展館所屬省區依次是( )
A.貴州、內蒙古、新疆
B.山西、西藏、黑龍江
C.貴州、內蒙古、黑龍江
D.山西、西藏、新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十一”黃金周,家住天津的陳偉一家自駕車到北京旅游,應該怎樣選擇地圖。請完成下列各題。
【1】為了選擇合適路線順利到達,最適用的地圖是
A. 世界政區圖 B. 中國政區圖
C. 中國公路交通圖 D. 中國鐵路交通圖
【2】到達北京后,他們想去游覽北京的旅游景點,需要查找
A. 北京市地形圖 B. 北京政區圖
C. 北京市導游圖 D. 北京市交通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俄羅斯與我國有著很長的邊界線,是我國的友好近鄰。對其認識錯誤的是( )
A. 伏爾加河被俄羅斯人親切地稱為 “母親河”且能五海通航,其航運價值很高
B. 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部門比較齊全,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是莫斯科工業區
C. 俄羅斯橫跨亞歐兩大洲,因有四分之三的面積在亞洲,所以被認為是一個亞洲國家
D. 俄羅斯面積廣大,西部以平原為主,東部多高原山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最早的地區。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兩題。
【1】有關歐洲西部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北部深人北極圈以北 B. 地形多山地,平原只分布在南北兩側
C. 以地中海氣候為主 D. 河流短小,水流湍急,航運價值低
【2】有關歐洲西部人文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經濟發展水平居世界前列 B. 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欠發達
C. 工業發達,但部門單一 D. 旅游業主要依賴自然旅游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建立的目的是加強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
B.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C.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D. 目前,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給下列地區選擇適合的建筑。
①四合院;②厚墻小窗的房屋;③水城;④高架屋;⑤冰屋;⑥窯洞
A:東南亞地區________
B:北極地區________
C:黃土高原________
D:威尼斯________
E:北京________
F:西亞地區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湄公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被稱為“亞洲多瑙河”。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有關湄公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發源于新加坡 B. 下游水能豐富 C. 曼谷位于沿岸 D. 流經國家較多
【2】湄公河流經的中南半島的典型地表形態是 ( )
A. 地勢低平,高原廣布 B. 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C. 丘陵廣布,溪水東流 D. 平原遼闊,一望無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