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 “中國地理區域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不同區域傳統民居建筑特點不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①區民居屋頂坡度最大 B. ②區民居注重通風和防潮
C. ③區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感強 D. ①區民居窗戶較④區嚴實厚重
【2】①④兩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
A. 海拔高度 B. 熱量多少 C. 水分條件 D. 風俗習慣
【3】人類活動對四個區域地理環境影響最小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1】D
【2】B
【3】C
【解析】
根據各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等因素,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區域,其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以氣候為劃分依據,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以降水為劃分依據,青藏地區以地形為劃分依據。
【1】不同區域傳統民居建筑特點不同,①地區是北方地區,民居屋頂坡度并不是最大;②地區氣候干旱,民居注重通風和防潮是指南方地區;民居正南正北方位感強的是北方地區;①區民居窗戶較④表示的南方地區嚴實厚重,因為①區冬季寒冷,故選D。
【2】①④兩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兩地耕作制度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兩地的緯度位置不同,熱量差異大,故選B。
【3】以上四個區域中,受到人類活動影響最小的是③地區,這里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故選C。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線圖,回答下面問題.
(1)圖示地區中最高處的海拔高度是米.
(2)甲乙兩條登山路線,坡度更緩的是 .
(3)A點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稱是(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4)根據李莊、吳莊所處位置,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脅的是泥石流發生時,①②兩種逃生方向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輪廓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不屬于數碼①、②所在大洲的分界線的是
A. 巴拿馬運河 B. 烏拉爾山脈
C. 烏拉爾河 D. 大高加索山脈
【2】圖中數碼⑤、⑥、⑦、⑧所在大洋中,跨經度最多的是
A. ⑤ B. ⑥ C. ⑦ D. 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疆域示意圖”,回答下題。
(1)關于我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地理位置優越,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B.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熱帶
C.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滾滾東流入海
D.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上
(2)圖中B地比A地降水多,導致兩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緯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陸因素
D.人為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輪廓圖,回答下面小題.
(1)小李同學的家鄉,每年有兩次陽光直射現象,他家鄉所在的省份可能是( )
A.甲或乙
B.乙或丁
C.甲或丙
D.丙或丁
(2)小陳同學在超市購買了一瓶礦泉水,商標上注有“粵衛食證字[2007]第××06”字樣,于是他判斷此礦泉水注冊的省份是(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是煙臺開發區的一名初中生,他發現近幾年本校的學生越來越多,他找到了一幅2004年煙臺市人口分布簡圖,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小明查看了該圖,他發現2004年開發區的人口密度低于( )
A.棲霞市
B.牟平區
C.蓬萊市
D.龍口市
(2)小明對近幾年開發區學生數量增多的原因及帶來的影響進行推測,下列結論可信的是( )
①這是計劃生育的結果 ②這是人口流動的結果
③將會加速開發區人口老齡化的進程 ④將會使開發區的人口密度增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俄羅斯相關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俄羅斯地形圖上分析可知,俄羅斯的地勢特點是___________。
(2)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是_______________。
(3)從圖中提供的信息判斷,俄羅斯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__,俄羅斯大部分區域不適宜發展種植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來俄羅斯大力開發東部地區,建立了一系列工業基地,試分析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發展的有利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沿北緯32°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看出我國的地勢特點是 .
(2)階梯名稱:
甲級階梯,乙級階梯,丙級階梯.
(3)地形區名稱:
A高原,B盆地,C平原.①山脈,②山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