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我國珠江三角洲區域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代號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河流:①__________________,海洋:②_________________,城市:③_____________,鐵路⑥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別行政區:B______________。
(2)A地區長期的主導產業是_____________。
(3)珠江三角洲地區充分利用其有利條件,大力發展__________________型經濟,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和外貿出口地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
(4)珠江三角洲與香港經濟優勢互補,試說明兩地經濟發展的優勢條件。珠江三角洲:_____________;香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珠江 南海 廣州 京廣 澳門 對外貿易 外向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吸引外來投資,吸引外來勞動力 鄰港澳,著名僑鄉,水陸交通便利,勞力充足 先進管理經驗,充足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等
【解析】
讀圖可知,(1)圖中①是珠江,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②是南海,③是廣州,廣東省的省會,鐵路線是⑤京九線(北京—香港九龍),⑥是京廣線(北京—廣州),B是澳門特別行政區,位于珠江口的西側。
(2)A香港特別行政區是著名的貿易港,其主導產業是對外貿易.此外旅游業也很發達,被譽為“購物天堂”。
(3)珠江三角洲地區瀕臨南海,毗鄰港澳,充分利用其有利條件,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自然資源缺乏;珠江三角洲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吸引外來投資,吸引外來勞動力,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和外貿出口地區。
(4)珠江三角洲毗鄰港澳,著名僑鄉,水陸交通便利,勞力充足 ,香港地區雖然資源短缺,但擁有先進管理經驗,充足資金,先進的技術設備等,香港和祖國內地進行經濟合作,做到優勢互補,達到互惠互利。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夏季風來源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
【1】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有①和②,其中②是
A.東南季風B.東北季風C.西北季風D.西南季風
【2】夏季風①主要來自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3】下列地理事物或地理界線大致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吻合的是
A.秦嶺--淮河一線
B.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800mm年等降水量線
D.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岡底斯山
【4】夏季風不能到達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原因是
A.我國地勢西低東高
B.距海遠,盆地周圍高山環繞嚴密阻擋了夏季風進入
C.緯度高,冬季風阻擋了夏季風深入
D.海拔太低,夏季風被山嶺層層阻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四個大洲輪廓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既瀕臨大西洋又瀕臨印度洋的大洲是
A.甲B.乙C.丙D.丁
【2】甲、丙兩大洲的分界線是
A.巴拿馬運河B.蘇伊士運河C.白令海峽D.土耳其海峽
【3】上面四個大洲中,沒有被赤道穿過的是
A.甲B.乙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中國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國東部海底,人們發現了人類活動的遺跡。
材料三:歐洲的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全國1/4的陸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國土面積在過去的百年中不斷擴大。
(1)喜馬拉雅山脈是圖中數字_______代表的山脈。
(2)就板塊而言,甲地位于_______板塊。
(3)材料一說明喜馬拉雅山在地質時期曾經是_______(海洋、陸地);材料二說明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時期曾經是_______(海洋、陸地)。
(4)材料三說明_________也可以引起海陸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1987-2015年我國人口數量變化特征為迅速增長
B.2011年以來我國調整計劃生育政策主要是為了提高人口綜合素質
C.1987-2015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總體呈上升趨勢
D.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雖然在降低,但總人口還是從1970年的8.5億增加到2011年的13.7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各地氣候差別很大,讀下圖,回答問題。
(1)甲、乙兩地中一月氣溫低于0℃的是_________地,氣溫年較差較小的是_______地。
(2)甲、乙兩地中年降水總量比較多的是__________地。
(3)兩地降水量季節變化的共同點是________。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4)甲地的氣候類型屬于__________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