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2017年7月,全長2700多公里的京新高速公路(G7)全線貫通。京新高速穿越多種自然風光,有“最美高速公路”之稱。下圖為G-示意圖。
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G7終點所在省級行政區域的全稱是( )
A. 新疆維吾爾自治醫B. 甘肅省C. 內蒙古自治區D. 西藏自治區
【2】G7穿過距離最長的省份中主要的少數民族是( )
A. 維吾爾族B. 蒙古族C. 藏族D. 壯族
【3】G7貫通當月( )
A. 北京人們穿棉衣,烏魯木齊人們穿襯衫
B. 北京農民在播種小麥,烏魯木齊農民在稻田插秧
C. 北京地區河湖結冰,烏魯木齊地區積霄融化
D. 北京地區的小學生早晨上學時間比烏魯木齊地區早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下列地理事物與其分布特征搭配.
① 我國民族分布特點 A東部稠密,西部稀疏
②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B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③ 我國水資源時間分布特點 C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④ 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特點 D夏秋多,冬春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年10月17日,青海省雜多縣發生6.2級地震。此次地震造成雜多縣6個鄉鎮和囊謙縣的一個鄉受災。小紅想了解青海省在我們國家的位置,最適合查閱
A.中國地形圖
B.中國政區圖
C.世界政區圖
D.中國交通線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創建美麗中國,必須著力推行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下列生活方式與創建“美麗中國”觀念不符的是
A.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家庭垃圾實行分類處理
C.使用一次性餐具
D.關閉電源后,不忘拔掉用電器插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中國人口分布圖(2010年)。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顯示我國人口( )
A.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口比西藏自治區稀疏B. 東部人口稀疏,西部人口稠密
C. 南方各省普遍比北方各省人口稀疏D. 東南沿海地區人口比兩北內陸地區稠密
【2】黑河——騰沖線是我國( )
A. 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B. 人口地理分界線
C. 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D. 內流區與外流區分界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長江中游的湖泊對長江水量有天然的調節作用。當干流洪水來臨時,江水注入湖泊,削減洪峰;當干流水位低于湖泊時,湖水注入長江,增加水量。
下圖為長江流域部分地區示意圖。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 )
A. 三峽蓄水時,宜禺河段水量增加B. 三峽放水時,宜昌河段流速變慢
C. 洞庭湖流域發生旱災時,江水入湖D. 鄱陽湖流域發生旱災時,湖水入江
【2】為發揮湖泊的調節作用·鄱陽湖和洞庭湖需要( )
①退耕還湖,增加湖區面積
②周邊綠化,保持水土
③防治污染,美化環境
④圍湖造田,擴大耕地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3】在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建設的長江三峽水電站,體現了對長江( )
A. 下游航運功能的利用B. 水能寶庫的開發
C. 礦產資源的利用D. 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青藏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河流A______,地形區B______,山脈C______.
(2)D、E是青海和西藏的省會城市,它們分別位于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谷地.
(3)青藏地區的代表農作物是________,這里的作物穗大粒飽,單產較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2001年6月29日,工程人員進行西藏開始修建圖中鐵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車,這條鐵路的名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東南亞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主要由A_____________半島和B_____________群島組成。從所屬熱量帶看,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______________帶。
(2)M處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_海峽,是連接_____________洋和_____________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日本稱為“_____________”。
(3)B群島大部分屬于_____________氣候,甲、乙兩幅圖中,能夠反映該氣候類型特點的是_____________。
(4)東南亞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產區,稻米生產精耕細作,每年的出口量很大。請列舉出一個重要的稻米出口國:_____________,試分析東南亞種植水稻的有利氣候條件。
(5)A半島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區,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①水流湍急,水能豐富②地形平坦③水源充足④交通便利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6)泰國的首都曼谷發生特大洪災,請分析其發生洪災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