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表,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業?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南亞地區 | 東南亞中南半島 | |
緯度位置 | 大部分處于 大部分處于 |
大部分處于10°N~26°N緯度地區, 大部分處于 |
海陸位置 | 西臨 |
西臨 |
地形分布特點 | 北部為 中部為 南部為 |
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 |
城市與人口 | 歸納中南半島主要城市分布特點的 共同性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南亞地區 | 東南亞中南半島 | |
緯度位置 | 大部分處于______~30°N緯度地區,北回歸線橫貫中部. 大部分處于______(五帶、熱量帶). | 大部分處于10°N~26°N緯度地區,______線橫穿北部. 大部分處于______(五帶、熱量帶). |
海陸位置 | 西臨______海 | 西臨______灣 |
地形分布特點 | 北部為______山脈, 中部為______平原, 南部為______高原. | 北部地勢高峻,與我國山水相連,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______的地表形態. |
城市與人口 | 歸納中南半島主要城市分布特點的 共同性是: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是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簡圖,讀圖后回答:
(1)A是 特別行政區,該區的重要經濟支柱是 。
(2)1979年~l995年珠江三角洲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國的l6%,其中港澳資金占77%。外資企業成為本區域增長的重要源泉。請分析珠江三角洲引進外資的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工業化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加速城鎮化:70年代末只有幾十個城鎮,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個,1992年達到406個,l994年達到597個。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個百分點。現在,該地區平均每65.127平方千米就有一座城鎮。
(3)聯系上述資料,說明改革開放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4)B、C是我國兩個重要經濟特區城市,請填下表并描述兩城市位置特點:
代號 | 城市 | 位置描述 |
B | ||
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根據對下表資料的計算、分析,回答問題: | ||||||||||||
| ||||||||||||
(1)我國的人口數是俄羅斯的___________倍。 | ||||||||||||
(2)試計算中國與美國的平均人口密度:中國約為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美國約為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 | ||||||||||||
(3)表中材料說明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在陸地面積和人口方面的基本國情是:中國___________;美國___________;俄羅斯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同步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