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解答 解:(1)聚落可分為城市和鄉村兩大類.
(2)圖中A、B、C三處聚落都屬于鄉村聚落.三處聚落的選址從交通因素分析共同點是臨河分布,交通便利.
(3)A、B、C三處最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C,該地區位于兩河交匯處.
(4)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是由鄉村聚落慢慢演變而來的;
(5)C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如果C處建立一造紙廠不合理,原因是造紙廠污染水源,應放在河流的下游.
故答案為:(1)鄉村;城市;(2)鄉村;臨河分布,交通便利;(3)C;位于河流的交匯處;(4)鄉村;城市;(5)不合理;造紙廠污染水源,應放在河流的下游.
點評 本題考查聚落的分布,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后理解解答即可.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地 點 | A | B | C |
經、緯度 | 60°W、60°N | 0°、0° | 40°E、40°S |
東西半球 | 西半球 | 東半球 | 東半球 |
南北半球 | 北半球 | (不填) | 南半球 |
高中低緯度 | (不填) | 低緯度 | 中緯度 |
五帶位置 | 北溫帶 | 熱帶 | 南溫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150000 | B. |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 | ||
C. | 1:20000 | D. |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30千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