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黃河的發源地與注入的海洋,黃河的綜合利用與治理措施
專題:
分析: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曲折東流,經過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國的第二長河.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黃河是華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并在干旱的寧夏、內蒙古境內,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黃河上中游分別流經地勢第一、二階梯交界和第二、三階梯的交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黃河的水能實行梯級開發,陸續建立了劉家峽、三門峽、龍羊峽等大型的水利樞紐和水電站.
解答:解:讀圖可知:
(1)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呈巨大的幾字形,最后由山東省注入渤海.
(2)圖中②是渭河,③是汾河.
(3)黃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是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是桃花峪.
(4)圖中“

”處的兩個水利樞紐的名稱自左向右依次為三門峽水利樞紐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5)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其原因是: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由于黃土高原土質疏松,特別在7、8月份時多暴雨,并帶走大量泥沙進入河床,使河流含沙量急劇增加,到了下游河段,河流落差減小,流速變緩,泥沙沉積,河床不斷升高,人們被迫筑堤束水,形成“地上河”.而要從根本上治理圖中所反映的問題,必須在黃土高原地區大力植樹造林,加強綜合整治.
故答案為:(1)巴顏喀拉山;幾;山東;渤;(2)渭;汾;(3)河口;桃花峪;(4)如圖:

(5)下;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由于黃土高原土質疏松,特別在7、8月份時多暴雨,并帶走大量泥沙進入河床,使河流含沙量急劇增加,到了下游河段,河流落差減小,流速變緩,泥沙沉積,河床不斷升高,人們被迫筑堤束水,形成“地上河”; 黃土高原.
點評:本題考查黃河的有關狀況,知識點比較多,需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