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北京一年四季當中,夏季的正午太陽高度最高
B.北京處在正午時,華盛頓正是黑夜,這是由于每一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C.從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是順時針
D.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形成的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遼寧省盤錦市是我國重要的水稻產區,該地生產的大米品質優良,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同學們對盤錦優質生態稻米的生產條件開展了探究學習活動。閱讀探究學習活動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 左圖盤錦位置圖
資料二 右表是盤錦月平均氣溫和月降水量數據
資料三 水稻小知識
探究主題一 地理位置
(1)盤錦地處_____海之濱,遼河三角洲核心地帶,平均海拔4米,地勢_______,土壤肥沃。入海口處有30多萬公頃____,能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和水體,為水稻生產提供生態屏障,被譽為“黃金三角洲”地帶。
探究主題二 氣候條件
(2)盤錦四季分明,氣候溫和,一年中有____個月的月平均氣溫大于10℃,適于種植粳稻,盤錦水稻生長期長達158-170天,至少可一年_____熟。夏季白晝時間_____,日照充足。水稻收獲時,晝夜溫差大,成為盤錦大米質優而甜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究主題三 水源條件
(3)盤錦的年降水量約____毫米,不能滿足水稻生長的需水量。特別是在水田泡田的春季。遼河是盤錦稻田灌溉的重要水源,該季節遼河徑流的水源主要來自_____(降水/地下水/積雪融水)。當地還建有大型水庫以保障生產,水庫主要在_______季節蓄水。
探究主題四 種植模式
(4)盤錦很多地區采用“稻蟹共生”的生產模式(圖19),形成良性的生態循環。在該生產模式中,蟹的作用是_______,與單純種植水稻相比,“稻蟹共生”模式可以___。(選擇填空)
①增加當地耕地面積 ②豐富農產品的類型
③利于大規模機械化生產④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探究主題五 農業科技
近年來,盤錦的農業科技投入不斷增加,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機械化種植比人工種植成本低,既省工又省時,生產效率高。機器插秧比人工插秧能增產5%左右,機械收割還能減少損失3%左右。當地建立智能育苗大棚,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溫度、光照、濕度調節,降低了天氣因素影響,保證了育苗質量。
(5)閱讀資料可知,科學技術應用于水稻生產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提高_______等,可降低生產成本、降低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中國人口分布圖”和“2000-205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趨勢圖”,完成下面小題。
【1】據左圖,關于我國人口的分布敘述錯誤的是
A. 圖中人口分界線A-B為漠河一騰沖一線B. 我國人口分布很不均勻
C. 人口東多西少D. 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2】據右圖,我國人口發展將會出現
①勞動力短缺 ②國防兵源減少 ③社會撫養老年人的負擔加重 ④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兩極地區共有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兩極地區都有豐富的淡水資源
B.兩極地區都是冰天雪地
C.兩極地區都有人定居
D.兩極地區都有極晝極夜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圖”及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左圖中山脈a是_____,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舉例說明這條分界線的地理意義。
(2)東北三省屬于北方地區,但是自然環境獨具特色。人們常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請解釋原因。
(3)北方地區內部自然環境存在明顯差異。結合圖,比較濟南和延安的氣候差異,說明導致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4)圖中A、B為兩幅農業景觀圖,造成兩地景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5)圖中陰影部分為黃土高原,簡述黃士高原水土流失的人為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下列自學任務單,并結合“中國主要鐵路的分布圖”、“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和交通示意圖”及相關材料,自主探究完成下列問題。
[探究主題]交通分布及其影響
[探究過程]
(1)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因素
據左圖,分析我國鐵路分布特點及其原因。
(2)交通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①某山區水果種類多、產量較大,且分布比較分散,需要收集并運往附近的城區銷售,請幫助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并說明選擇這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原因。
②長江三角洲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分析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交通條件。
[實戰演練]
(3)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圖 )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意義是______。
(多項選擇填空)
A.緩解了珠江口東西兩側交通壓力 B.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
C.解決香港地狹人稠的狀況 D.實現了三地陸路連接,縮短了距離
[拓展延伸]
(4)據“俄羅斯礦產、工業、交通分布圖”,分析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沿南部山區修建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