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線是 分界線,a地比b地降水少的原因是 。
(2)C線為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按干濕地區劃分,此線以南為 地區。
(3)由于我國的海陸因素,使我國東部地區以季風氣候為主,其中圖中①是 帶季風氣候,拉薩屬于 氣候。
(4)巫山山脈是 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線。
(5)根據乙圖的氣溫和降水狀況判斷,該地可能位于甲圖中的 (填數字)地區。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新華社報道,日本鳥取縣當地時間21日14時7分(北京時間13時7分)許發生6.6級地震。日本有“火山博物館”和“地震之國”之稱,每年發生地震數千次,其中震級在3級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日本地震頻繁是因為地處
A.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之間
B.板塊內部
C.板塊與板塊交界處
【2】日本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洲東部,它是
A.亞洲
B.非洲
C.北美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六大板塊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板塊中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的是( )
A.亞歐板塊 B、印度洋板塊 C、美洲板塊 D、太平洋板塊
(2)讀圖思考:
紅海在不斷擴張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關火山、地震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與世界山脈和海溝的分布一致
B、火山、地震帶分布在海洋和陸地交界處
C、火山、地震帶分布在板塊和板塊交界地帶
D、火山、地震帶分布在板塊內部
(4)印度洋板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三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關于人口密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米內的人口數
B.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內的人口數
C.在同一國家里,各地的人口密度總是相同的
D.凡是人口多的國家人口密度就大
(2)從圖中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 和 、 洲以及北美洲的 等中低緯度的地區。人口稠密的原因是:這些地區 。
(3)從圖中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區有:極端干旱的 地區、氣候過于潮濕的 地區、終年嚴寒的 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地理景觀與其對應地區的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水鄉澤國——華北平原 B.千溝萬壑——黃土高原
C.山青水碧——內蒙古高原 D.林海雪原——柴達木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CCTV1播放的電視連續劇《解放海南島》,多次提到一句臺詞:“部隊(駐扎在湛江)必須在春分前登島”。結合下圖,回答下列各小題。
【1】部隊渡海登島作戰,渡過的海峽及該海峽所屬的溫度帶是
A.渤海海峽——熱帶
B.渤海海峽——北溫帶
C.瓊州海峽——熱帶
D.瓊州海峽——北溫帶
【2】部隊必須在春分前渡海登島,從地理學的角度看,主要的依據是
A.吹南風有利于渡海登島
B.吹東風有利于渡海登島
C.吹夏季風有利于渡海登島
D.吹冬季風有利于渡海登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幾年來,隨著“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詞語的流行,部分地區農民盲目跟風擴大種植面積,導致市場積壓,收入減少,這說明在發展農業時要充分考慮
A.市場需求量
B.人們飲食習慣
C.農業生產水平
D.當地自然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E地與D地的相對高度為 米;量得C、D之間的實地距離約是3千米,則C、D之間的圖上距離是 厘米。
(2)A、B、C、D、E、F等六地中,最能體現“深山藏古寺”意境的地方是 地;屬于陡崖的是 地。
(3)圖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
(4)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省力的是從 點爬到山頂A,這是因為該段 。
(5)某徒步旅行者在山區迷路了,當他發現一條小溪時,果斷沿著小溪向下游前進,擺脫了困境。請解釋這種做法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