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面兩幅圖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業生產結構示意圖”,讀后回答:
(1)填出圖中數碼所代表的生產部門: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圖中農業生產方式稱“基塘生產方式”,形成這種農業生產方式的原因,你認為主要是什么?
(3)你能談談這種農業有什么優點嗎?
【答案】(1)養蠶業 繅絲業 制糖業
(2)珠江三角洲地區許多地方地勢低洼,降水多,雨季長,夏秋多受臺風侵襲,低洼地區經常被淹,如果發展種植業則常因洪水災害而顆粒無收。所以當地農民就在低洼易澇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基上種甘蔗、桑樹、果樹,以蔗葉、桑葉、果樹葉喂魚,含魚糞的塘泥做肥料。蠶沙、纓絲廠廢水含有豐富氮、磷、鉀,可以做魚塘養分,促進魚塘中浮游生物生長繁殖、以做魚的餌料。
(3)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避開了低地易澇的不利條件,使種植業、漁業、輕工業都得到發展,形成了立體農業格局,實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又不污染環境。
【解析】
(1)珠江三角洲地區氣候濕熱,土壤肥沃,降水豐富,適合甘蔗的種植和水產業的發展,雞湯模式是該地區的主要農業生產模式,由圖可知,根據原料來源可知,①養蠶業;②繅絲業;③制糖業
(2)讀圖分析結合該地區的自然條件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區許多地方地勢低洼,降水多,雨季長,夏秋多受臺風侵襲,低洼地區經常被淹,如果發展種植業則常因洪水災害而顆粒無收。所以當地農民就在低洼易澇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基上種甘蔗、桑樹、果樹,以蔗葉、桑葉、果樹葉喂魚,含魚糞的塘泥做肥料。蠶沙、纓絲廠廢水含有豐富氮、磷、鉀,可以做魚塘養分,促進魚塘中浮游生物生長繁殖、以做魚的餌料。形成了循環發展的生態農業生產模式。
(3)該地區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避開了低地易澇的不利條件,使種植業、漁業、輕工業都得到發展,形成了立體農業格局,實現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又不污染環境。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正確的是( )
A.東北平原發展冬小麥種植
B.四川盆地發展熱帶作物生產
C.海南島大力發展棉花生產
D.內蒙古高原適度發展畜牧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澳大利亞礦產分布示意圖,分析回答以下各題:
(1)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其中,占世界重要地位的礦產是_ 和_ _。
(2)澳大利亞有很多礦產出口到___ 等國,我國上海的寶山鋼鐵基地也從澳大利亞進口__(礦產)。
(3)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圖中的___ (A或B),海邊建有著名歌劇院的城市是_____,該城市是澳大利亞最大的__ 中心和_____城市。
(4)澳大利亞大陸東北側海中,有著名的旅游區_____。
(5)目前澳大利亞僅存的卵生哺乳動物有 ,其輸出的主要農產品有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