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北方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山脈A、B、C之間地形區是 ;該地區目前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不過,由于過度開發,當地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當地政府采取退耕還濕的措施以保護環境,請你說說采取該措施的意義 。
(2)山脈D以東的地形區是 ,該地區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 ,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措施是 。
(3)山脈D以西的地形區是 ,該地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 ,形成這一特征的原因是 。
(4)圖中甲所在的區域屬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乙所在的區域屬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
(5)北方地區于乙所在區域之間的分界線是 一線,就溫度帶來說,該線的南側屬于 ,該線的北側屬于 ;就干濕狀況來說,該線的南側屬于 ,該線的北側屬于 。
【答案】(1)東北平原;濕地可以蓄水、防洪、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可以調節氣候、調節徑流、涵養水源等;
(2)華北平原;沙塵暴;植樹造林;
(3)黃土高原;溝壑縱橫;長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4)西北地區;南方地區;
(5)秦嶺、淮河;亞熱帶;暖溫帶;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
【解析】【整體解析】
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糧食作物是小麥,當地人喜歡吃面食。
(1)從圖中可知,A是大興安嶺,B是小興安嶺,C是長白山,山脈A、B、C之間地形區是東北平原;東北平原是我國的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由于過度開發,當地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為了改善生態環境,當地政府采取退耕還濕的措施,因為濕地可以蓄水、防洪、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可以調節氣候、調節徑流、涵養水源等;
(2)從圖中可知,D太行山以東的是華北平原,華北平原沙塵暴比較多,解決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
(3)太行山以西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黃土廣布,溝壑縱橫,主要原因是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嚴重。
(4)從圖中可知,甲是我國的西北地區,乙在秦嶺-淮河以北是我國的南方地區。
(5)秦嶺—淮河的意義:①、一月0℃的等溫線;②、800mm年等降水量線;③、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④、濕潤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⑤南方和北方分界線。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五帶劃分圖回答下面小題
【1】以下哪個選項表示的是圖中①所在的緯線:( )
A. 0° B. 23.5°S C. 66.5°S D. 66.5°N
【2】有太陽直射現象的溫度帶是( )
A. 熱帶 B. 北溫帶 C. 南寒帶 D. 北寒帶
【3】仔細觀察我國在圖中的位置,它主要位于( )
A. 熱帶 B. 北溫帶 C. 南寒帶 D. 北寒帶
【4】7月份,全球白天時間最長的溫度帶是
A. 熱帶 B. 北溫帶 C. 南寒帶 D. 北寒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沙特阿拉伯的貝都因人,居住在帳篷,穿著寬大的袍子,過著游牧的生活,主要原因是( )
A.地處熱帶,是干旱的荒漠地帶
B.氣候濕熱,人們過著聚居生活
C.多地震,帳篷利于防震
D.雨水多,河湖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讀“北京市簡圖”和“北京市氣溫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圖”:
材料二 北京市環保局通報2016年北京空氣質量狀況:2016年北京發生重污染39天,其中38天是PM2.5重污染,近年來北京大街上的行人填鴨式戴上口罩用于抵御霧霾侵襲。
材料三 北京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值的1/8,世界人均值的1/32。
(1)北京的地形__________為主,地勢特點是__________。
(2)北京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北京近年來城市發展中的________問題;解決措施是_______。
(4)材料三反映了北京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探究“缺水”的自然原因是______;解決措施是_________。(任寫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亞洲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B.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歐洲為界
C.全部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 D.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大致在_______一線。
(2)從圖中可以看出,北京__月份降水最多,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吐魯番的年降水量_(填“多”“少”),造成兩地降水差異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填“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或“地形”)。
(3)讀圖分析,北京郊區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