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關于亞洲自然地理特征說法,錯誤的是( )
A.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B.亞洲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C.亞洲具有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D.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幅員遼闊,自然環境多樣,經濟發展水平不一,需因地制宜,精準扶貧。讀圖,回答問題。
(1)德國一位教授根據中國區域景觀差異將各區域分別命名為“綠色中國”“黃色中國”“銀色中國”“金色中國”“藍色中國”,其中“銀色中國”代表__________地區,“藍色中國”則代表____________。
(2)某戶外俱樂部開展“穿越中國”騎行活動,從哈爾濱出發,終點為拉薩。讀圖,找出該線路穿越我國四大區域中的___________地區(填名稱)。俱樂部成員以下列標題概括沿途城市特點:A北國春城、汽車之城 B日光之城、西藏首府 C中原商埠、鐵路樞紐 D絲路起點、多朝古都 請根據穿越的先后順序,給上述城市排序_________(填字母代號)。
(3)我國山區面積廣,低山丘陵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地區。四川西南大涼山阿王勒爾村72戶村民居住在海拔千米之上的懸崖,與外界聯系需攀爬藤梯,稱為“懸崖上的村莊”,貧困落后。對于如何脫貧,貝貝和玲玲觀點不同,根據保護生態、因地制宜的原則,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_____________。
貝貝:“投入巨資,砍伐林木修建盤山公路,大力發展水稻種植”。
玲玲:“整體移民,原住地開發旅游與特色農業,增加就業機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日本輪廓,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海洋的名稱:①___________
(2)島嶼名稱:③______________
(3)該國多火山和地震,是因為處于______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____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
(4)日本工業發達,它的工業主要分布在瀨戶內海沿岸和___________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和平利用南極,1959年12月1日,相關國家簽訂了( )
A.《南極條約》
B.《南極共同體條約》
C.《和平利用南極條約》
D.《南極環境保護議定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填空
(1)圖A表示南亞的______季,圖中箭頭表示______風(風向),是從_______吹向_____,是指每年的 ______月到次年5月。
(2)圖B表示南亞的_______季,圖中箭頭表示_______風(風向),是從______吹向_____,是指每年的(___)~9)月。
(3)20世紀60年代的“綠色革命”提高了糧食產量,但是污染環境。第二次“綠色革命”不僅提高了糧食產量 ,而且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