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示意1949-2010年中國洪水頻率分布,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洪水頻率較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MN線以東的乙區,①是_____(山脈)。乙區主要受_____ 和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_____。
(2)甲區位于 _____(季風區/非季風區),洪水頻率較低,其影響因素是__________,乙區的河流中下游沿線洪水頻率較高,除氣候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山區,洪水易誘發的地質災害有__________,為了減輕該災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
【答案】賀蘭山 東南季風 多 非季風區 海陸位置 地勢平坦;河道彎曲;排水不暢 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
【解析】
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季風氣候比較顯著,由于夏季風的不穩定經常發生旱澇災害,洪澇災害成為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所以干旱和洪澇是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1)據圖可知,MN線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致沿大興安嶺、陰山、①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洪水頻率較高的區域主要分布在MN線以東的乙區,主要是乙區主要受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多。
(2)據圖可知,甲區位于MN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以西的非季風區,洪水頻率較低,該區由于距海遠,降水少,所以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因素;乙區的河流中下游沿線洪水頻率較高,除氣候外的主要原因是:這些河流中下游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河道彎曲,排水不暢。
(3)在山區洪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會增加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使得山體滑坡,更嚴重的是大量的山石和泥水混在一起流下來形成泥石流,給下游帶來巨大的災害;減少這類災害的原因主要是可以通過植樹造林,保持水土,并且通過修建山區的護坡工程等措施,減少滑坡發生的概率。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長江流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山脈),注入我國圖中A_______海。
(2)從圖上可以看出長江與我國大多外流河一樣其流向都是___________,這主要是受我國___________的地勢特點影響。
(3)長江的支流眾多,沿岸城市廣布,支流①為________江,該支流與長江交匯于城市甲,該城市是________。
(4)長江水能資源豐富,被稱為“________”,其水能資源主要分布于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地區。圖中②為我國目前最大水電站__________水電站。
(5)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對長江中游“九曲回腸”的荊江河段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下圖示意中國的疆域,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我國位于_____洲東部,_____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我國最南端位于南海的_____,最北端在黑龍江省_____北端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①_____(國家)比較,我國位置的優越性是__________。
(3)黑河- _____一線為我國的人口地理界線,穿過省區②的簡稱是_____。該線兩側人口分布的差異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地球儀上特殊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地球儀上的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
B. 北極點的緯度是90°S
C. 北回歸線的緯度是23.5°E
D. 經度的范圍是0°—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亞洲地區圖,完成下題。
【1】亞洲與其它六大洲相比,錯誤的選項是( )
A.跨緯度最廣B.跨經度最廣
C.面積最大D.東西距離最長
【2】圖中序號①代表的江河名稱是( )
A.瀾滄江B.黃河
C.印度河D.恒河
【3】圖中陰影地區人口稀疏,原因是該地( )
A.高緯度B.高海拔
C.氣候濕熱D.沙漠廣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地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代表水體
B. 等高線呈閉合的地區,表示的一定是盆地
C. 等高線呈閉合的地區,表示的一定是山地
D. 地圖上方總是北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