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該地區以城市群為龍頭帶動了區域經濟的起飛。完成下面小題。
【1】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
①長江的下游地區 ②瀕臨黃海、東海 ③地處江海交匯之地 ④上海市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低平,河網密布,適合發展
A.種植業、畜牧業B.林業、漁業
C.種植業、漁業D.畜牧業、漁業
【3】我國最大的城市群
A.長江三角洲城市群B.京津唐城市群
C.遼中南城市群D.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4】下列不屬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旅游資源的是
A.杭州西湖B.蘇州園林C.古鎮周莊D.清東陵
【答案】
【1】D
【2】C
【3】A
【4】D
【解析】
【1】長江三角洲地區位于長江下游,長江入海口處,東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故選D。
【2】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低平,土壤肥沃,適合發展種植業,河網密布,適合發展水產養殖業。所以根據題意選C。
【3】長江三角洲地區自然環境優越,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城市密集,形成了我國最大的城市成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故選A。
【4】長江三角洲位于江蘇省東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區,著名旅游資源有:蘇州園林、杭州西湖、江蘇周莊、同里、浙江的烏鎮、西塘;清東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不屬于長江三角洲地區。故根據題意選D。
該題考查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知識,分析解答即可。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綠色發展,生態優先”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首要任務。完成下列小題。
【1】長江“入海口”的海是指( )
A.渤海B.黃海
C.東海D.南海
【2】長江上中游表示的生態環境問題分別是( )
A.水土流失 荒漠化B.水土流失 洪澇災害
C.荒漠化 凌汛D.水污染 泥石流
【3】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
A.上游河段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D.中上游河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18年已達16658萬,占總人口的比例上升為119%。預計2040年將達到20%。
材料二 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意味著長達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式結束。
材料三 2015~2018年我國出生人口情況表。
年份/類別 | 出生人口/萬人 |
2015實際 | 1655 |
2018預期 | 1887 |
2018實際 | 1523 |
(1)材料一反映我國人口存在_______問題,試分析其快速發展的原因。
(2)據材料一、二分析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對我國社會將產生的有利影響。
(3)據材料三寫出2018年預期出生人口和實際出生人口差異并推測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內蒙古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高原開闊坦蕩,地面起伏和緩,西部氣候干燥,大部分為沙漠和戈壁,由西向東,隨著降水量的逐漸增多,牧草也長得越來越好。氣候比較濕潤的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牧草特別肥美,這里出產的三河馬、三河牛和內蒙古綿羊等良種牲畜馳名國內外。
【1】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的
A.第一大高原B.第二大高原
C.第三大高原D.第四大高原
【2】從材料中,你能看出內蒙古高原的地形有什么特點
A.土質疏松,溝壑縱橫
B.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布
C.地面平坦,一望無垠
D.地面崎嶇不平,巖溶地形發育
【3】由西向東,牧草長得越來越好的原因是
A.地形由東向西越來越復雜
B.降水量由西向東逐漸增多
C.氣溫由東向西逐漸增高
D.地勢由西向東逐級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成渝地區的城市群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是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范區。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成渝地區是西部地區城鎮分布最密集的區域,已形成了“雙核”城市群,其中“雙核”是指( )
A.內江、涪陵B.成都、重慶C.自貢、遂寧D.宜賓、萬州
【2】成渝地區的城市分布特點是( )
A.沿海沿江B.沿河沿湖C.沿江沿鐵路D.沿運河沿公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地形區在同一級階梯上的是:( )
A.四川盆地 內蒙古高原 華北平原B.喜馬拉雅山脈 塔里木盆地 黃土高原
C.東南丘陵 東北平原 武夷山脈D.云貴高原 天山山脈 華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黃土高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
B.傳統民居——窯洞
C.廣泛種植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D.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