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長江水系略圖”,回答問題:
【1】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分別是:
A. (城市);B. (支流);E. (城市);F. (湖泊);G. (最大的水利樞紐)。
【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河段,水能資源豐富的主要原因。
【3】長江干支流眾多,構成廣闊的水運網。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萬千米,占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的三分之二。因而有“ ”之稱。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關于我國各民族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A.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B.漢族主要分布在西部
C.各民族大聚居,小雜居
D.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01年初,某省的總人口為6562萬,這一年人口出生率為1.15%,死亡率為0.68%.請你計算下2001年年度該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
A.0 B.0.56% C.0.47% D.0.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山河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山脈①為________,其東側的地形區為__________,西側的地形區為_______;
【2】山脈③為_________,長江切穿此山形成著名的大峽谷,我國在此處修建的超大型水利工程為_________水電站,說明此處__________資源豐富。長江的L處及其附近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水資源相當豐富,被稱為“水鄉”。那么,在L處建設大型水電站的可行性_______(填大或小),因為_________。
【3】圖中山脈④為__________,其走向為__________。
【4】圖中山脈⑥為__________,⑦為__________,⑧為________;盆地A為_______,B為__________,上述地形區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填省區)境內
【5】長江發源于圖中的⑨__________山,注入G__________海。
【6】圖中C為________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地勢高,所以該高原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________的地區之一。
【7】圖中河流D為______江,該河流為我國與______國的界河。
【8】圖中山脈⑤為________,該山脈以北是________地形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風俗習慣。以下民族節日與所屬民族搭配不正確的是
A. 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B. 潑水節-維吾爾族 C. 賽龍舟-漢族 D. 蘆笙節-侗族、苗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等高線(米)地形圖”,回答
【1】山峰A的海拔高度應為米以上,山峰B位于山峰A的 方向。
【2】有C.D兩條登山線路,從處爬山比較容易,因為 。
【3】E處所代表的部位是,易形成河流或小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一組山脈的走向與其他山脈不同的是( )
①昆侖山 ②雪峰山 ③南嶺 ④武夷山 ⑤大興安嶺 ⑥臺灣山脈.
A.①③ B.②⑤ C.④⑤ D.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柴達木盆地海西地區相關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中國農業扶貧開發綱要》將柴達木盆地地區作為國家“十三五”階段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材料二:下圖海西地區多年平均氣候資料圖
材料三:
土地利用類型 | 耕地 | 草地 | 林地 | 難利用的土地 |
占總用地比例% | 0.19 | 46.64 | 2.86 | 50.31 |
材料四下圖柴達木盆地海西地區農業改革示意圖
(1)柴達木盆地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___________地區。
(2)據圖27分析當地發展種植業的不利條件。
(3)據材料三,說出該地土地利用類型的主要構成特征_________________。該地區最適宜發展的農業部門是________。
(4)材料四中的①是當地部分牧民過度放牧藏羊導致的________生態環境問題。
(5)材料四中,結合當地自然條件,牧民采取了________、土地流轉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措施,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得以恢復和發展,生態環境的好轉又促進了________業的發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青島中考)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形成了“弓箭型”的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弦”①主要是指( )
A. 京滬鐵路 B. 京廣鐵路
C. 隴海鐵路 D. 滬昆鐵路
【2】有關丙丁之間的經貿往來,敘述正確的是( )
A. 丙為丁提供資金、技術
B. 丁為丙提供能源
C. “黃金水道”促進兩地商貿流通
D. 丁為丙提供大量的勞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