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板塊構造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1)標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塊名稱: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2)看圖,用板塊運動理論解釋地理現象:喜馬拉雅山是由圖中___________板塊與________ 板塊相碰撞擠壓而形成的。(填字母)
(3)地球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為海洋的板塊是 。
(4)根據圖中板塊運動的方向推測,太平洋的面積 (縮小、擴大), 紅海面積是 (縮小、擴大)。
(1)非洲;亞歐;太平洋
(2)C;E
(3)太平洋
(4)縮;擴大
解析試題分析:(1)標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塊名稱:D非洲板塊,E亞歐板塊,F太平洋板塊;(2)喜馬拉雅山是由圖中C印度洋板塊與E亞歐板塊相碰撞擠壓而形成的;(3)地球六大板塊中幾乎全部為海洋的板塊是F太平洋板塊;(4)根據圖中板塊運動的方向推測,太平洋的面積縮小,處于板塊擠壓處,紅海面積是擴大,處于板塊張裂處。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板塊運動的知識。
點評:本題還可以考查地殼的板塊結構:(1)六大板塊:名稱、位置、范圍、背圖(2)大部分板塊與大陸、大洲、大洋的范圍一致。注意:亞歐大陸的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不在亞洲板塊上而在印度洋板塊上;亞歐大陸的東北角不在亞歐大陸而在美洲板塊上,只有太平洋板塊為唯一的大洋板塊。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比較活躍,世界上兩大地震帶:①太平洋沿岸地帶;②地中!柴R拉雅山一線;應用:①紅海不斷擴大: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運動;②地中海在不斷縮。簛啔W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運動;③喜馬拉雅山的形成、珠穆朗瑪峰的不斷升高: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運動;④日本、臺灣多地震: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碰撞運動;⑤太平洋不斷縮。禾窖蟀鍓K的周邊板塊向其作碰撞擠壓運動。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3-2014學年七年級地理(上)-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檢測題-人教版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福建省泉州第三中學2011-201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題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讀下圖,回答下題。
1.圖中A板塊的名稱是
A.亞歐板塊????????? B.印度洋板塊
C.太平洋板塊??????? D.非洲板塊
2.按照板塊構造學說觀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紅海會縮小?????? B.地中海會縮小?????
C.①山脈會消失???? D.②山脈會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