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央視《地理·中國》報道,黃河支流上著名的“橋上橋”(上下兩橋層),下橋建于公元 1667 年,上橋建于公元1832 年,上世紀 70 年代,當地居民在河中挖砂將下橋挖出,使“橋上橋”雄姿展現于世。
據此完成下列要求。
(1)①、②、兩河段中,“黃河在咆哮”水流急水能豐的是________,“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_______。
(2)③、④兩地中可觀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自然風光的是_______。
(3)民歌:“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歌詞中“東南風”是我國 _______季盛行的風向,其攜帶的水汽主要來自于_______洋。
【答案】① ② ③ 夏 太平
【解析】
根據黃土高原在中國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交界處,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陜西北部、以及甘肅、青海、寧夏、河南、內蒙古等省區。黃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城市分別是河口和桃花峪。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進行分析解答。
讀圖分析可知:
(1)圖中①位于黃河上游,②位于黃河下游,兩河段中,“黃河在咆哮”水流急水能豐的是①河段,流經一二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②河段。
(2)圖中③位于內蒙古高原、④位于四川盆地,兩地中,內蒙古高原草原廣闊,畜牧業發達,可觀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自然風光。
(3)民歌:“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歌詞中“東南風”是我國夏季盛行的風向,其攜帶的水汽主要來自于東部的太平洋。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1年12月國家環保部將PM2.5(可人肺顆粒物)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下列措施有利于降低PM2.5濃度的是( )
A.家庭用煤爐做飯
B.植樹造林
C.增加私人汽車數量
D.農民焚燒秸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地形區與其所在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的連線正確的是
A.臺灣島南部—熱帶—半濕潤區B.華北平原—暖溫帶—干旱區
C.長江中下游地區—亞熱帶—濕潤區D.塔里木盆地—熱帶—半干旱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