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代表的區域,表示季風區的是________,表示非季風區的是________。
(2)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來自______(海洋或陸地),影響我國的冬季風來自__________(海洋或陸地)
(3)夏季風難以到達B區域的原因是:距離海洋較________,且受到_________(地形)的阻擋。
(4)A、B所代表的區域,降水較多的是______,當地降水主要集中于______季。
【答案】
(1)A B
(2)海洋 陸地
(3)遠 山脈
(4)A 夏秋
【解析】
試題分析:
(1)一般來說,我們把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叫做季風區,影響不明顯的地區叫非季風區,其中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賀蘭山、陰山、岡底斯山、巴顏喀拉山,故A是季風區,B是非季風區。
(2)影響我國的夏季風主要來自東部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影響我國的冬季風主要來自西伯利亞—蒙古高原,故夏季風主要來自海洋,冬季風來自陸地。
(3)非季風區很難收到夏季風的影響,主要是由于這些地區距海遠,加之山脈的重重阻擋。故夏季風難以到達B區域的原因是這些地區距海遠,加之山脈的重重阻擋。
(4)一般來說,季風區內由于收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而且降水集中在夏季。故降水多的是A,降水集中在夏季。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說法,錯誤的是
A.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是中國內地
B.臺灣的工業以加工制造業為主
C.澳門博彩業的比重不斷上升
D.港臺澳地區旅游業都很發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線地形圖,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
(1)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山體部位:C D 。 E 。
(2)圖中A處位于B處的_________方向。
(3)如果要從A、B兩處爬山,則選擇從_____處爬山要容易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疆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臨海:
A. ________,B. ___________
(2)國家:
①_______, ②__________
(3)河流:
③_______, ④__________
(4)島嶼:⑤_________
(5)山脈:⑥_____________
(6)高原:⑦_____________,它位于我國地勢第_________ 級階梯上。
(7)盆地:⑧____________
(8)平原:⑨____________
(9)山脈a和河流b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中a. ________,b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要求。
(1)學校所在地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僅從地形因素考慮,學校不建在山谷里的原因是_________ A.避山洪 B.避雪災 C.避臺風 D.避寒流
(2)當該校在校學生測得學校的氣溫為16°C,此時攀爬到甲山頂的同學測得的氣溫約為________。
(3)圖中③河流的大致流向為___________;如果量得高村與學校的圖上距離為6厘米,那么兩地的實際(直線)距離是__________千米。
(4)現計劃在高村和李村之間修建一條簡易公路,你以為應選擇①②線中的 ____線。
(5)若該圖所示區域為泰安市某地,要發展水果種植,你認為種_________(蘋果或柑橘)樹較為合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世界東西半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甲表示的是 (東、西)半球。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洲。
(2)赤道橫穿A 洲和C 洲的大陸部分。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從B 洋的兩岸輪廓相似而得到啟示,創立了大陸漂移假說。
(3)① 運河溝通了太平洋和B大洋,是北美洲和C大洲的界線。
(4)②、③兩處,人口較稀少的是 ,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土地類型分布圖
(1)新疆、內蒙古、青海、西藏是我國的四大牧區。
甲圖中①為 牧區,②為 牧區。
(2)我國東部以種植業為主的地區,農業的南北差異明顯。乙圖中以秦嶺——淮河為界,該線以北地區耕地多為 ,主要種植 、 玉米等。以南地區耕地多為 ,主要種植 等。
(3)我國的三大林區為東北林區、西南林區、東南林區,其中 是人工林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黃河的上中下游分界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宜昌是上、中游分界點
B.河口是中、下游分界點
C.湖口地區是中、下游分界點
D.桃花峪是中、下游分界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