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國集團(G20)國際經濟合作論壇。2016年G20第一次峰會于2016年9月4日-6日在杭州舉行。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19個國家以及歐盟出席會議。
材料二:澳大利亞、美國本土、巴西簡圖。
(1)讀澳大利亞簡圖,可得出“澳大利亞是一個以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為主的國家”的結論,
你說出獲得該結論的依據是。
(2)由于所處緯度和地形的影響,美國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氣候,巴西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氣氣候分布區。
(3)河流A和B都是世界著名河流,河流流程長,水資源豐富,但是航運價值A河遠大于B河試分析其人文原因,A河、B河。
(4)澳大利亞和美國均為農產品出口大國,但出口的農產品有所不同,試列舉兩國主要出口農產品。澳大利亞:;美國:(每個國家至少兩種)
(5)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位于圖中(填序號和城市名稱);東南部的硅谷是高新技術產業中心,這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條件是:。
(6)三個國家的地理特征有許多共同之處,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多選)
A.都有熱帶氣候
B.地形都是南北縱列,分東中西三部分
C.居民都以白色人種為主
D.首都都不是本國最大的城市
【答案】
(1)南回歸線穿過領土中部
(2)溫帶大陸性,熱帶雨林
(3)密西西比河流經美國中部平原的人口密集地區,經濟發達,交通運輸量大,亞馬孫河流經人口稀少地區,經濟不發達
(4)小麥、羊毛、牛肉等,小麥、玉米、棉花等
(5)①舊金山(圣弗朗西斯科),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多、科技力量雄厚
(6)A,C,D
【解析】⑴讀澳大利亞簡圖,可得出“澳大利亞是一個以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為主的國家”的結論,那是因為南回歸線穿過領土的中部。
⑵由于所處緯度和地形的影響,美國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巴西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⑶從人文原因分析,A代表的密西西比河流經美國中部平原的人口密集地區,經濟發達,交通運輸量大,而B代表的亞馬孫河流經人口稀少地區,經濟不發達。
⑷澳大利亞和美國均為農產品出口大國,但出口的農產品有所不同,澳大利亞出口小麥、羊毛、牛肉等,而美國出口小麥、玉米、棉花等。
⑸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位于圖中①的舊金山是美國高新技術產業中心,這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的條件有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多、科技力量雄厚等。
⑹圖示三個國家有許多共同之處,如三國都有熱帶氣候;地形只有美國和澳大利亞是南北縱列,分東中西三部分,巴西分東西兩部分,居民都以白色人種為主,首都都不是本國最大的城市。
所以答案是:(1)南回歸線穿過領土中部;(2)溫帶大陸性;熱帶雨林;(3)密西西比河流經美國中部平原的人口密集地區,經濟發達,交通運輸量大;亞馬孫河流經人口稀少地區,經濟不發達;(4)小麥、羊毛、牛肉等;小麥、玉米、棉花等;(5)①舊金山(圣弗朗西斯科); 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多、科技力量雄厚;(6)ACD。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神奇的北緯45度被稱為“黃金草原帶”,密布著全球眾多優質牧場。蒙牛特侖蘇的奶源就是在這個黃金奶源帶。如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B、C是世界著名的畜牧業區。其中A地區位于_______洲的西部,其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是_______(任答一點)
(2)圖中D是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_______海峽;③是南北美洲分界線_______運河。
(3)從海陸位置看,亞洲三面臨海,其中南臨 _______洋。
(4)圖中①地人口_______(稀疏或稠密),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探究: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徑。
材料一:左圖是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區圖。該地區北部雨水充沛,南部光熱條件好,工農業發達,人口稠密,為滿足經濟發展需要,該地區實施了北水南調工程。右圖是美國西部航拍景觀圖,圖中圓圈為噴灌形成的農田。
材料二: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西兩側降水差異大,西側農牧業發達。澳大利亞政府在此地區修建了東水西調工程。下圖為澳大利亞年降水量分布圖和沿30°S緯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
(1)上左圖所示山脈是由_____板塊和_____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的。右圖所示景觀主要分布在圖中的_____位置(填A或者B)。
(2)東水西調促進了澳大利亞農牧業的發展,該國出口的主要農牧產品是_____。該國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原因是_____(兩點即可)。
(3)分別探究美國B地水資源短缺和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降水少的原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全球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由于人類活動,極地生態環境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讀“南極和北極科考站分布圖”,問答下列問題。
(1)兩極地區非常寒冷的共同原因是。
(2)當我們這里正值“淋雨”時節,(南極、北極)有極夜現象。
(3)北極圈穿過的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4)我國在南極建立的第四個科學考察站的地板采用“夾心”式,中間為保溫材料,窗戶小為雙層玻璃,這樣設計的原因是。
(5)從20世紀20年代起,到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國家越來越多,試列舉極地的科考價值。(一條即可)
(6)為了保護極地環境,留一片凈土,我們能做些什么?(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日本簡圖,完成下列各題。
(1)對日本地理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是太平洋西岸的群島國家
B.平原多,山地面積狹小
C.主要以溫帶季風和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D.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
(2)對日本工農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山區礦產資源豐富,能滿足工業需求
B.國內市場狹小,工業產品以出口為主
C.工業發達,農業生產技術落后
D.工業分布比較均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