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關于北京的地理信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頤和園和兵馬俑是北京的名勝古跡
B.北京的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北京大部分的河流都是自東南向西北流
D.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南部邊緣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目前我國荒漠化面積 262.2 萬千米 2,占國土總面積的 27.3%,且荒漠化土地面積仍以每年 2460 千米 2 的速度擴展,吞噬著我們許多可利用的土地。
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我國受荒漠化影響較大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有
A.新疆 內蒙古B.湖南 湖北
C.廣東 海南D.上海 浙江
【2】造成我國土地荒漠化日趨嚴重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A.工業污染B.農業污染
C.不合理利用土地D.工礦企業濫占土地
【3】不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有效途徑的是
A.保護天然林木和草場B.控制交通發展,少占耕地
C.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D.營造防護林,建設人工草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的農業生產差異明顯。讀某年我國甲、乙兩省(區)部分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千公頃)比較表,完成下面小題。
省(區) | 水稻 | 小麥 | 甘蔗 | 甜菜 |
甲 | 81 | 919 | ---------- | 37 |
乙 | 335 | -------- | 72 | -------- |
【1】根據材料推斷,甲、乙兩省(區)最有可能分別是( )
A.吉林 遼寧B.新疆 西藏C.湖南 江西D.黑龍江 廣東
【2】造成南、北方農業生產差異明顯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原因B.土質原因C.氣候原因D.人為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全世界共有70多億人,分屬2000多個民族。隨著全球人口的持續增長,民族的總體數目呈現下降的趨勢。在民族、文化融合日益加快的形勢下,小民族的數目逐漸減少。
請根據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1】全球小民族數目逐漸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A.日益加快的全球民族文化的融合B.小民族人山出生率低死亡率亮
C.人口遷移,遠離家園D.戰爭頻發
【2】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習俗。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對各民族獨特文化習俗的保護和傳承,與其保護和傳承重要意義無關的是
A.有利于增強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B.增強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的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
C.促進社會和諧、民族團結D.有利于落后地區礦產資源開發
【3】我國民族習俗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正確的是
A.那達慕節一一賽馬、射箭、摔跤--高寒凍土、雪山連綿
B.雪頓節賽牦牛、 馬術表演、展佛一-溫帶草原、 日照充足
C.潑水節一人們相互潑水、祝福吉祥一- -降水豐富、河湖眾多
D.櫻桃會一-青年男女在櫻桃樹下對唱苗歌一一平原廣闊、沃野千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下列屬于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是
①石油
②水資源
③土地資源
④天然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總量豐富,土地利用類型齊全
②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
③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盡合理
④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矛盾突出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現已建成完整的現代化國民經濟體系,綜合國力得到空前增強。回答下列小題。
【1】“在農田,人們種植莊稼;在牧場,人們放牧牲畜;在山野,人們植樹造林;在水城,人們撒網捕魚......”上述描寫的產業是
A.農業B.工業
C.旅游業D.服務業
【2】中國第一大能源是
A.石油B.鋼鐵
C.煤炭D.核電
【3】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關鍵是
A.土地資源豐富B.科技力量雄厚
C.勞動力資源豐富D.地理位置優越
【4】下列客貨的運輸方式選擇正確的是
A.新疆的天然氣供應上海——公路
B.從拉薩護送重傷員到北京——鐵路
C.從秦皇島港將煤炭運往廣州——航空
D.從武漢到南京旅游,欣賞長江風光——河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是( )
A.城鎮密集,工業發達地區人口多
B.偏僻的農村、牧區人口多
C.平原、盆地人口少,高原、山地人口多
D.西部人口多,東部人口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將下列美稱與其對應所在地區連線。
A魚米之鄉 ①四川盆地
B天府之國 ②泰 寧 縣
C水上丹霞 ③長江中下游平原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