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黃河流域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中祁連山是我國_________級階梯的分界線;圖中③支流的名稱_________。
(2)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山脈,最后注入乙__________海洋。
(3)圖中①和②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被稱成為“塞上江南”,其中①__________平原。
(4)與長江相比,黃河更為突出的作用是__________。
(5)黃河有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可能分布在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而在初冬和初春季節黃河下游出現_______現象。
(6)黃河下游出現“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一二 汾河 巴顏喀拉山脈 渤海 河套 灌溉 中上 凌汛 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使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地形平坦,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沉積,河床逐漸抬升,形成地上河。
【解析】
(1)圖中祁連山是我國第一、第二階梯的分界線,③支流的名稱是主要流經山西省境內的汾河。
(2)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自西向東最后注入乙表示的渤海。
(3)圖中①和②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被稱成為“塞上江南”,其中①是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河套平原。
(4)與長江相比,黃河更為突出的作用是灌溉,因為黃河流經區域氣候較干旱。
(5)黃河有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可能分布在上游河段,而在初冬和初春季節黃河下游出現凌汛現象。
(6)黃河下游出現“地上河”的原因是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使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地形平坦,河道變寬,水流變緩,泥沙沉積,河床逐漸抬升,形成地上河。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土地利用類型統計圖和中國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分布圖,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土地利用類型齊全,耕地多、草地少
B. 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和盆地
C. 林地主要分布在內陸高原和山地
D. 草地主要分布在東北山區和青藏高原
【2】根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可大面積種植水稻
B. 草地大幅增加牲畜數量,提高草場利用率
C. 在城市郊區,發展肉、乳、禽、蛋生產
D. 擴大城市規模,將耕地變成城市建筑用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5個自治區:Ⅰ____________自治區、Ⅱ西藏自區、Ⅲ____________自治區、Ⅳ寧夏回族自治區、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自治區。
(2)4個直轄市:a北京市、b____________市、c上海市、d______________市。
(3)2個特別行政區:A_______________特別行政區、B_______________特別行政區。
(4)寫出下列省級行政區的簡稱: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5)寫出下列省級行政區的行政中心: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問題。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個地區是:①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2)圖中數碼③、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③__________⑥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中國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山脈名稱:C___山脈;D__山脈。其中屬于我國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山脈是______(填字母)。
(2)寫出下列高原名稱:E________高原;F___高原;兩高原中地面平坦的是_______(填字母)。
(3)寫出下列地形區名稱:L_____平原,:M____丘陵。
(4)寫出下列山脈兩側的地形區名稱:山脈C南側是____高原和_____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年3月10日的天氣形勢圖,完成問題.
(1)此日,A、B兩地區的天氣是________,D地區的天氣是________產生這種降水形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C地的風向是________,風力是________級.
(3)E地區的特殊天氣是________。
(4)最近幾年這種天氣在我國頻發,且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廣,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出現這種天氣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大
B.該天氣不僅影響交通,而且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C.可以通過減少污染源的措施來改善這種天氣
D.此天氣主要是由沙塵暴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