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圖上比例尺改為數字式 。
(2)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 。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 兩山頂的圖上距離是 厘米,而實地距離是 米。
(3)圖上表示高度的數字,指的是 高度。甲山頂的海拔范圍是 米。甲山頂與乙山頂的相對高度是 米。
(4)圖中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較陡是 。從A點或F點出發,更容易攀登到乙山頂的是 點,原是 。
(5)圖中各字母處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分別是:
A B C D 。
【答案】
(1)1:50000;
(2)東南 3 1500
(3)海拔;600 100
(4)F;F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 A
(5)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解析】
試題分析:
(1)地圖上的比例尺有三種形式:線段式、數字式、文字式。圖上比例尺是線段式,改為數字式為1:50000。注意單位要統一,都為厘米。
(2)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可以判斷出:甲山在乙山的東南方向 。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 兩山頂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而實地距離是3×500=1500米。
(3)圖上表示高度的數字,指的是海拔高度,是指山體高出海平面的高度。從圖上數據可以看出,甲山頂的海拔范圍是600米以上。乙山頂的海拔是500米以上,所以,甲山頂與乙山頂的相對高度是600-500=100米。
(4)圖中山坡E和F的坡度相比,坡度較陡是F。原因是F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從A點或F點出發,更容易攀登到乙山頂的是A點,原是A處等高線比F處的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5)讀圖可知,圖中各字母處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分別是:A是山脊;B是山谷;C是鞍部;D是陡崖。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四川省自貢市2015年中考地理試題) 下圖東南亞地形和城市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東南亞包括 半島和 群島。
(2)圖中的城市分布特點是沿 或沿河分布。
(3)甲國是新加坡,該國位于 (特殊緯線)附近, 海峽東端。
(4)乙半島冬季盛行 季風(風向),夏季盛行 季風(風向)和西南季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回答問題:
(1)寫出數字代表的名稱:大洲① ② ,大洋③ ④ .
(2)大洲①和②的分界線為 。被赤道穿過的大陸有 大陸和 大陸。
(3)我國多火山地震是由于我國東部位于 火山地震帶,西南部位于 火山地震帶。
(4)圖中字母A是 海,B是 海,根據測量表明,A的面積在不斷擴大,而B的面積在不斷縮小。試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這種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某班來了一名新同學,他在自我介紹時說:“我家住蒙古包,我們喜歡賽馬、摔跤等運動,每年農歷六月初四到初八要舉行比賽,以表達豐收的喜悅”。
材料二 圖為“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圖乙為“中國人口分布圖”。
(1)讀圖甲歸納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 。
(2)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大致與我國 (山脈) (河流)一線接近。
(3)根據某班新同學的介紹,判斷該同學家所在地主要屬于 氣候。
(4)從圖乙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口分布不均。________地區人口密度大,________地區人口密度較小。
(5)人口稠密區與稀疏區的分界線大致沿黑龍江省的________到云南省的________一線。
(6)結合甲乙圖判斷,中國人口最稀少地區屬于 氣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江、黃河哺育了兩岸的人民,它們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黃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黃河干流A、B、C三個河段容易出現凌汛的是________,C河段流域狹窄,無支流匯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①地發展農業的優勢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圖中②地區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是____________ _,治理的主要措施有 。
(5)湖泊是③ ,支流是④ 。
(6)聯系已學知識,填表完善長江和黃河水文特征的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四川省樂山市2015年中考地理試題)讀德國相關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
發展乳畜業需要大量的多汁牧草(生長過程喜濕喜溫)。經濟高度發達的德國位于歐洲中部,北部瀕臨北海、波羅的海。該國乳畜業十分發達,乳畜產品大量出口。
(1)按經度劃分,德國位于半球。(1分)
(2)除分層設色圖外,還可通過來判斷德國地勢具有的特征。(2分)
(3)圖中四個城市中,最可能成為啤酒工業中心的是。以小麥、甜菜為主的種植業基本分布在德國的(填海拔范圍)之間區域。(2分)
(4)請簡要分析德國北部地區發展乳畜業的有利條件。(提示:從氣候、位置、地形、河流、市場等方面分析)(只需選擇三方面進行分析,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建設超過十年之久,備受關注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結合南水北調路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調節我國水資源的 (空間,時間)分布不均。
(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漢江之水調入缺水的華北地區,漢江是長江_____(上、中、下)游的支流。
(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_________省穿過黃河。
(4)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大大緩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區的嚴重水荒,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華北缺水問題,目前能緩解華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緊張狀況,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開采量 B.縮減農田面積,以降低用水總量
C.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廣噴灌、滴灌,發展節水農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的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其主要原因是( )
A.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B. 我國東部降水量大、水資源豐富
C. 我國東部受季風影響,降水年際變大 D. 我國東部人口密集,用水量大
【2】圖中③代表的地區名稱是( )
A. 東北平原 B. 華北平原 C. 長江中下游平原 D. 內蒙古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爸爸去哪兒》開播了,導演組給爸爸和孩子們制定了4條旅游路線。讀旅游路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路線1,自西向東依次經過了青藏高原、 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2)爸爸們將沿途的見聞感受發在微博上,其中不可能的是( )
A.爸爸說沿著路線1,我們探訪了西藏的布達拉宮
B.兒子說路線2與我國人口密度分界線大致一致,此線以東人口稀疏,以西人口稠密
C.爸爸說沿著路線3,我們在途中感受了沙漠風光
D.兒子說,冬季可以選擇路線4,感受同一時期南北氣溫的差異
(3)爸爸和孩子們來到騰沖,村長介紹:騰沖的少數民族風情是最大的一個亮點,每年清明節前后傣族的 (節日)吸引著大量的游客。
(4)春節前后,攝制組在路線4兩端感受到哈爾濱天寒地凍、香港春意盎然。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兩地的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