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聚落不同形式景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聚落的形成發展一般是先有圖 所示的聚落,后有圖 所示的聚落;在發展過程中,聚落占地規模不斷 (縮小、擴大),人口總數不斷 (增加、減少),建筑群不斷 (增多、減少),并有向高空發展變化的趨勢。
(2)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十分突出。下列地區中,容易發展為規模比較大的聚落的是 。(多選)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帶 C.公路、鐵路附近 D.高山高原
E.熱帶雨林 F.南極大陸 G.中低緯度的沿海平原
(3)為適應高溫多雨,夏季多臺風的氣候特點,海南民居的建筑風格是 。
【答案】
(1)一 二 擴大 增加 增多
(2)A C G
(3)門窗開闊,屋頂坡度較大,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統
【解析】
試題分析:
(1)從圖中的居住環境可以看出。圖一高樓林立是城市聚落;圖二院落清晰是農村聚落,一般來說,是先有農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聚落的范圍不斷擴大,建筑群不斷增加。
(2)聚落的形成和發展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十分突出,一般分布在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水源豐富的地區。河流附近水源豐富;公路和鐵路附近,交通便利;中緯度沿海地帶氣候溫暖濕潤。適合人類居住。山路地帶,高原山地,熱帶雨林,南極大陸是自然條件惡劣的地帶,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選A C G。
(3)世界各地的民居與氣候的關系很密切,我國海南高溫多雨,降水多,所以房屋窗子大,便于通風;屋頂的坡度大,便于排水,排水系統非常完善,不至于形成城市內澇。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江黃河哺育了兩岸的人民,它們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江、黃河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2)圖中黃河干流A、B、C三個河段不易出現凌訊的是
(3)圖中①地發展農業的最優勢條件是
(4)圖中②地區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是 ,治理的主要生物措施有
(5)請你依據所學知識,簡述長江中上游省區和下游省區應如何進行優勢互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完成下列各項要求。
(1)填出圖中數字所代表的我國鄰海、島嶼名稱:
① (鄰海) ② (鄰海)
③ (鄰海) ④ (島嶼)
(2)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A B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看漫畫,完成下列問題。
(1)黃河源自_____省的巴顏喀拉山,在流經 高原后,匯入河流的泥沙急劇增多,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____量最多的河流。
(2)黃河流域河水最容易泛濫的河段是 游河段,該河段的河床被抬升,成為舉世聞名的 “ ”。
(3)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什么長江也說自己是黃河?你認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市某校地理興趣小組到學校附近進行野外考察活動,讀下圖“考察地區等高線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圖中A、B兩處適合攀巖的是 。
(2)甲村在乙村的 (方向)。量得乙村到點①的圖上直線距離是3厘米,則兩地間的實地直線距離是 千米。
(3)在乙村的海拔高度約為 米。
(4)圖中①②兩個觀察點中、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觀察點是 。
(5)同學們發現乙村周圍資源豐富,但經濟較落后。請你為乙村發展經濟提一條建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和地圖,運用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北京故宮始建于永樂年間,建筑所需木材部分來自川、湘、贛等地。所伐的巨木順江而下,自西向東運到南京,再沿運河北上。部分石料來自太行山,那里盛產漢白玉。聰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打了很多“井”,把井水潑到地面上,形成冰層,用“旱船載石”的方法把巨石運到北京。
(1)部分木材來自川、湘、贛,圖中數碼①、②代表四川省的是 ;部分石料來自太行山,圖中數碼③、④代表太行山的是 。
(2)巨木“順江而下”的“江”指的是 ,“沿運河北上”的“運河”是指 。
(3)據材料所知,“旱船載石”的方法應該在什么季節使用,簡析其原因。
(4)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下圖反映北京是全國的 中心。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戰略位置、經濟區位等方面簡要評價北京的地理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地區建筑物景觀圖,完成下列問題。
【1】該地建筑物為平頂,造就這種特點的主要原因是( )
A.風力大 B.氣溫高
C.日照強 D.降水少
【2】此類傳統民居多出現在我國的( )
A.東南地區 B.東北地區
C.西南地 D.西北地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